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题。
     王镜却开门见山问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堂兄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殿下,臣等此次前来,一来是瞻仰殿下风采,二来……也是为了宗族大义。”
     王晨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卷装帧考究的绢册,双手奉上:“启禀殿下,这是新修的太原王氏族谱副本,特将殿下与令堂杨夫人录入正册,请殿下过目。”
     厅内霎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王镜没有立刻接过族谱,而是盯着王晨看了许久,忽然轻笑一声:“哦?我记得先父去世时,族中可没人记得我们这一支。”
     “当年……当年确有疏忽。如今殿下贵为亲王,理当认祖归宗。一门出王爵,乃王氏百年荣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旁的族老连忙附和:“是啊殿下,您母亲杨夫人虽是外姓,可毕竟生养了您,因此我们已商议好,破例将杨夫人写入族谱,与您一同供奉。您如今王府宗庙空置,若能迎回王氏先祖牌位,才算有了根基,往后在朝中也有宗族为靠山,总好过孤军奋战。”
     王晨见王镜始终沉默,以为她心有所动,语气愈发急切:“董卓之乱后,伯父王允公殉国,我王氏虽一度衰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门第声望犹在,子弟在士林中仍受敬重。并州之地,我王氏宗族根基深厚,土地、人脉盘根错节,若殿下肯扶持家族,我们便能助您稳固并州乃至京畿的统治。”
     “族中子弟不乏才俊,如我弟王凌,便盼着能为殿下效力;小女王愔,年方及笄,若殿下肯出面,与弘农杨氏、河内司马氏或颍川荀氏联姻,强强联手,殿下的势力只会更稳固,这对彼此都是天大的好处……”
     若接受了太原王氏的好处,便难免被家族的藤蔓缠绕,沦为他们掌控的棋子,徒增羁绊与桎梏。
     王镜内心早已作出了选择——她要让天下人看清,自己首先是安定天下的靖王,这王爵身份远在“王氏女”之上。
     如此,方能显出大公无私之心,不被宗族私情所缚,更不致沦为家族利益的附庸。
     她缓缓抬眼,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
     “本王的爵位,是战场上尸山血海里挣来的,与太原王氏何干?”
     一句话如冰水浇头,王晨脸上的热络瞬间僵住。
     “当初我父亲死于乱军之中,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太原王氏的族人在哪里?如今见我掌权,倒想起宗族之情了。”
     王镜接过那族谱,走向厅中央的青铜熏炉。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她亲手将那卷族谱投入炉中。绢帛遇火即燃,顷刻间化为翻卷的烈焰。
     “我乃朝廷亲王,受封于天,受命于社稷,只认社稷天命,不认族谱。”
     王晨终于撕下恭敬面具,指着王镜怒喝,“你……你竟敢如此!背弃宗族,不孝无德!我定要在士林间宣扬此事,让天下人看看你这亲王的真面目!女子掌权本就不合礼法,如今又背弃祖宗,简直是逆天而行!”
     王镜冷冷打断他,“为国举贤,当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若以门第论官,任人唯亲,与董卓专权何异?”
     “近年以来,士族子弟仗先祖余荫,盘踞仕途,垄断官场;而寒门有才之士,虽怀经世之能,却多困于门阀,无由自达。此弊积重难返,早已成国家之痼疾。天下苍生计之于心,怨之在喉,唯敢怒而不敢言耳。”
     “我王镜既居此位,便断不会循此旧辙。明知其非而仍步其后尘,岂非自坏纲纪、负尽天下?”
     王晨被噎得说不出话,半晌才冷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如此刚愎自用,迟早会众叛亲离,悔之晚矣!”
     王镜后不后悔,不重要。但王晨怕是很快就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追悔莫及了。
     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无依无靠的孤女,若此刻还能被他们轻易拿捏,那才是真的毫无寸进。如今的她,早已具备了随时可以掀翻一切的底气与实力,谁也别想再左右她的意志。
     她看向殿外侍卫,直截了当道:“此人对本王言辞不敬,意图诽谤亲王,藐视朝廷礼法。拉下去,重打五十大板,收入天牢,听候发落!”
     侍卫应声而入,不顾王晨的挣扎,将他拖了出去。偏殿内,太原王氏的族人面如土色,瘫软在地,此刻只剩下彻骨的寒意与恐惧。
    喜欢。
  

第302章 太原王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