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夫,”他的声音很轻,“你确定要跟德国走这么近?沙皇要是生气了,多瑙河的航运就麻烦了——我们的粮食大部分要从那里运出去。”
“陛下,俄国在西伯利亚自顾不暇。”格奥尔基耶夫递过一份报告,是韩建国大使提供的,“联合帝国在勒拿河上架了铁桥,东西伯利亚的铁路都修到贝加尔湖了,俄国的哥萨克连过冬的粮食都凑不齐,哪有精力管巴尔干?”他指着窗外,“老百姓现在连面包都吃不上,德国能给我们粮食,俄国只能给我们空头支票。”
国王看着盘子里的烤鹅,突然没了胃口。“奥匈那边怎么说?”他想起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时,奥匈帝国差点跟俄国开战。
“贝希托尔德大臣说,只要我们承认波斯尼亚归奥匈,他们就降低关税,我们的农产品能卖到维也纳去。”斯塔姆博洛夫赶紧接话,“还能帮我们修从索菲亚到萨拉热窝的铁路,用矿石抵工程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斐迪南一世拿起酒杯,里面的红酒映出他疲惫的脸:“签字吧。但告诉德国人,别想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殖民地——保加利亚的士兵可以学他们的操典,但绝不会替他们打仗。”
第二天,保加利亚就和德国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消息传到圣彼得堡,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气得摔了茶杯,命令韩建国大使向格奥尔基耶夫递交抗议照会。
“告诉格奥尔基耶夫,他会后悔的。”沙皇对着电报咆哮,“保加利亚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德国人居心不良!”
韩建国大使把照会递给格奥尔基耶夫时,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首相阁下,沙皇陛下很不高兴。不过我们北方党认为,这是贵国的内政——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的铜矿招标,我们还是欢迎保加利亚公司参加的。”
格奥尔基耶夫接过照会,连看都没看就放在一边:“告诉沙皇,等我们有了足够的武器,自然会还清欠俄国的债。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能让老百姓活下去的东西。”他指着窗外正在卸货的德国商船,“他们运来了面粉和罐头,不是像俄国人那样只送来生锈的步枪。”
德国教官很快就到了索菲亚。他们穿着笔挺的军服,每天在练兵场上传授普鲁士的队列操典,口令声震得附近的窗户嗡嗡作响。保加利亚士兵们穿着打补丁的军服,踩着磨破的靴子,却学得格外认真——因为德国教官说,表现好的能领到额外的面包。
伊万诺夫看着正在训练的士兵,突然对格奥尔基耶夫说:“德国人的操典太死板了,冲锋时要求排成密集队形,这在机枪面前就是活靶子。”
“先学基础,再改战术。”格奥尔基耶夫望着远处的巴尔干山脉,“至少他们能教会我们的士兵怎么保养武器,怎么瞄准射击——这些是俄国人从来没教过的。”他从口袋里掏出南洋党送来的电报,“陈德康副党首说,只要我们不跟德国签针对联合帝国的协议,他们愿意继续收购我们的棉花,还用橡胶换我们的铜矿。”
“两边不得罪?”伊万诺夫笑了。
“小国的生存之道。”格奥尔基耶夫把电报折好,“德国人的武器,联合帝国的粮食和橡胶,谁都不能少。等我们自己的兵工厂建起来了,才能真正说了算。”
这时,一个士兵跑过来,手里举着刚领到的步枪。枪身上的“德国制造”字样闪闪发光,却在枪托底部发现了一行小字:“1905年产”。
“是旧货。”士兵的声音带着失望。
格奥尔基耶夫拍了拍他的肩膀:“但比昨天的强。总有一天,我们会造出自己的新枪,上面刻着‘保加利亚制造。”他望着练兵场上整齐的队列,德国教官的口令声和士兵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像一首不熟练却坚定的歌。
远处的多瑙河上,联合帝国的商船正缓缓驶过,船上装着南洋联邦的橡胶和印度帝国的棉花。格奥尔基耶夫知道,保加利亚的路还很长,但至少现在,他们不再是只能借别人武器的国家了。
喜欢。
第256章 世界大战(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