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61章 门生问于谦,陛下找先生何意?[1/2页]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孙苏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于谦从宫中返回府邸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的脚步略显沉重,心中还在反复思量着与朱祁钰的谈话。
     刚踏入家门,几个门生便迎了上来。其中一位叫李铭的年轻书生,满脸焦急地说道:“先生,听闻陛下有意派我们去瓦剌,这如何使得?瓦剌此前与我大明为敌,土木堡之变更是惨烈,我们怎能去帮他们?”
     另一位门生赵康也附和道:“是啊先生,虽说如今局势有所缓和,可终究是敌我有别,贸然前往,恐怕有去无回。”
     于谦神色平静,他将手中的书卷轻轻放在桌上,缓缓说道:“正因之前是敌人,如今才更要去。你们可知,瓦剌内部并不统一,和我大明一样,分好几个族群。之前的假阿依娜事件,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虽拆穿了一个,可还有一个在也先部族,已然根深蒂固。前一阵这个假阿依娜将瓦剌分成东西两部,虽说琪亚娜贵妃的弟弟合力赶走了东部沙漠那边的势力,但如今局势依旧不明朗,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反复。”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重心长地继续道:“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和他们结盟,成了盟友。帮助瓦剌稳定局势,不仅是为了履行盟友的承诺,更是为了大明边境的长久安宁。若瓦剌一直内乱不止,战火纷飞,边境的百姓又怎能过上安稳日子?当年南宋迁都江南,偏安一隅,北方百姓深陷水火,最终亡国,这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我们当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不可因过往恩怨而错失安定边境的良机 。”
     李铭皱着眉头,似乎仍有疑虑:“先生所言虽有道理,可瓦剌人心难测,我们此去,万一……”
     于谦抬手打断他:“为师明白你的担忧,所以才要你们去。你们都是饱读兵书、熟知韬略之人,此去瓦剌,既要发挥所长,助他们稳定局势,又要万分小心,莫要中了他人的算计,更不能泄露我大明的机密。这是一场艰难的任务,但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想当年,成祖皇帝五征漠北,麾下将士不畏艰险,方打出我大明的赫赫威名。如今你们有机会为两国和平出力,当奋勇向前 。”
     赵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先生,学生明白了。可我们对瓦剌的具体情况了解甚少,到了那边,该从何处入手呢?”
     于谦走到书架前,取下一幅地图,铺在桌上,指着上面瓦剌的区域说道:“为师会在出发前,将所知的瓦剌情况都告知你们。到了那里,先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各部族关系入手,与琪亚娜贵妃的家人取得联系,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记住,不可贸然行事,凡事以和为贵。瓦剌多草原大漠,地势开阔,你们要因地制宜,在军事策略上,可教他们运用车阵配合火器,以限制其骑兵的冲击。当敌军骑兵来袭,可将战车环绕成阵,士兵躲于车后,用火炮、火枪射击,待敌军靠近,再以长枪、刀牌兵抵御。同时,要协助他们组建火炮营,教导士兵操作火炮,布置阵地 。”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门生陈宇开口问道:“先生,听闻瓦剌信奉喇嘛教,与我们的信仰不同,我们在与他们交往时,需注意些什么?”
     于谦神色温和,耐心解释道:“宗教信仰和习俗是一个地方的根本,你们到了瓦剌,务必尊重他们的喇嘛教信仰,切不可对其妄加评论。在宗教场所,要遵守规矩,不可失了礼数。从宗教文化入手,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或许能事半功倍。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唐文化,促进了唐蕃之间的和平与交流,你们也要如此,以文化交流为桥梁,搭建起两国友好的纽带 。”
     李铭又提出疑问:“先生,若我们在瓦剌遭遇内部纷争,各部族之间起了冲突,我们该站在哪一边?”
     于谦表情严肃,郑重告诫:“你们此去,是为了帮助瓦剌稳定局势,切不可卷入他们内部的权力争斗。不管各部族之间如何纷争,你们的任务是维护和平,以中立的立场劝解各方,引导他们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矛盾。若有部族企图破坏稳定,危害百姓,你们要联合正义力量,加以制止,但不可偏袒任何一方,以免引发更大的混乱。就像调停邻里纠纷,

第861章 门生问于谦,陛下找先生何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