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3章 安儿看着阿娅:娘,这营地里没有同年龄人一起玩,我无聊[2/2页]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孙苏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和郭一平探讨“新兵协同作战漏洞”。山风卷着草木气息,裹着练兵的喊杀声,马蹄声渐远,可营门那场“小插曲”,却让帐内添了几分烟火气。其其格求安稳时抿紧的唇角、阿吉念旧时发红的眼眶、吴迪递食盒时微躬的脊背,和校场尘土里的练兵声,悄悄织成一张网。这网里,有江南水乡的温润,有塞外军营的粗粝,有孩子眼里的期许,也有成年人藏着的善意,网住了大明军营里,热血与温情并存的日常。
     苏和看着这一幕,忽想起前些日子整理旧物,翻出阿依娜留下的帕子,帕子上绣着江南的荷,针脚细密得很。她笑着开口:“其其格想读书是好事,吴先生是厚道人,往后若想军营里的姐姐哥哥了,就写信来,或者让吴先生带你们来。这军营的门,永远给你们留着。” 其其格眼睛亮闪闪的,使劲点头,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小心翼翼打开,里头是半块桂花糖:“苏和姐姐,给你,吴婶婶做的,可甜了。” 苏和笑着接过,糖纸在阳光下泛着光,甜香漫开来,恍惚间,像是把江南的柔,都裹进了这缕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娅抱着安儿,听着孩子们笑闹,低头给安儿擦嘴角的点心渣,忽道:“吴先生,您若真把孩子当亲骨肉疼,往后有啥难处,尽管开口。这军营里的人,都是过过苦日子的,见不得孩子受委屈。” 吴迪忙拱手:“不敢不敢,能得陛下信任,收留这俩孩子,是吴某的福气。定当好好教其其格读书,阿吉若喜欢木工,也寻个好匠人带带,断不会亏待他们。” 说这话时,眼神清明,透着股子实心眼的热乎劲儿。
     帐外,日头渐渐西斜,给营门的旌旗镀了层金。野外演练场,朱祁钰策马而归,靴底还沾着模拟战场的草屑,听亲兵说吴迪带孩子来的事,嘴角漾起笑:“这俩孩子,倒记挂着朕。” 进帐时,就见几个孩子凑在一处,安儿举着木雕兔子,正听其其格讲“江南的荷花开得多好看”,苏和、阿娅在旁笑着,吴迪坐在侧首,食盒开着,点心少了大半,满帐都是活泛的人气。
     朱祁钰大步上前,摸摸阿吉的头,又揉揉其其格的辫梢:“朕听侍卫说了,其其格想留在吴家读书,是好事。吴先生家的院子大,往后多些书声,也热闹。等朕回了北京,差人给你们送些好笔墨,还有京城的话本子,让其其格读个痛快。” 其其格眼睛瞪得溜圆,忙又行了个礼:“谢谢陛下!等我读了书,给陛下写长长的信,讲江南的桥,还有吴婶婶教的诗!” 阿吉也跟着晃着小脑袋:“我、我刻好多木雕,给陛下和安儿妹妹!” 帐内笑声朗朗,连窗外的风,都跟着轻快起来。
     夜色渐浓时,吴迪带着孩子告辞,说怕耽误军营宵禁。其其格攥着安儿的手,约好“等弟弟妹妹出生,一定要写信告诉她”,阿吉把新刻的小木马塞给安儿,说“等妹妹会走路了,能骑着玩”。苏和送他们到营门,看着马车晃晃悠悠走远,扬起的尘土里,还飘着其其格脆生生的“苏和姐姐再见”。
     帐内,琪亚娜靠在胡床上,摸着小腹,听苏和讲外头的事,唇角噙着笑。朱祁钰解了甲胄,坐在一旁给她揉腿,说起野外演练的事:“郭一平那新战术,看着是有章法,就是新兵协同还差点火候,得再磨磨。不过今日见着孩子们,倒觉得,这大明的根基,不在刀剑有多利,在这些孩子眼里的光,在百姓心里的盼头。” 琪亚娜笑着应和:“是呢,你看其其格,那么小的孩子,都知道读书是出路,知道不拖累人,往后长大了,定是个有出息的。这军营里的温情,比刀剑更能护得住这江山。”
     月上梢头,营里的梆子声敲了起来,远处的练兵场归于宁静,偶有巡夜的脚步声。帐内烛火摇曳,照着两人相依的影子,还有帐角轻轻晃动的流苏。那些白天的热闹、孩子的笑闹、练兵的呐喊,都沉进这夜色里,成了大明军营里,最鲜活的注脚——既有金戈铁马的硬骨,也有儿女情长的柔肠,既有朝堂之威,也有民间之暖,织就一幅热血与温情并存的长卷,在岁月里,缓缓铺陈开来 。
    喜欢。
  

第813章 安儿看着阿娅:娘,这营地里没有同年龄人一起玩,我无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