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将领如蒋钦、周泰则支持周瑜,主张积极应战。
争论愈演愈烈,孙权眉头紧锁,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鲁肃身上。34;子敬,你有何高见?34;
鲁肃身材高大,面容敦厚,虽为文官,却颇有武将之风。他缓步出列,声音沉稳:34;陛下,臣以为,强弱之势,并非一成不变。弱者与强者为伍,终将被吞噬;而弱者与弱者联合,则可变为强者。34;
他环视众人,继续道:34;今日之魏国,正如昔日之强秦;蜀吴两国,则似六国中的弱国。若各自为战,必被各个击破。唯有合纵连横,方能抗衡强敌。34;
张昭冷笑:34;鲁大夫此言差矣。与蜀国联盟,我军必为主力,死伤必重。即便战胜,所得几何?34;
34;相国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利。34;鲁肃不卑不亢,34;若魏国灭蜀,尽得荆州之地,其水军顺流而下,我东吴何以抵挡?届时再想反抗,为时已晚矣!34;
孙权眼中精光一闪,似有所动。他抬手制止了即将再次爆发的争论,沉声道:34;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朕需再作思量。34;他顿了顿,34;明日朕将亲自接见诸葛亮,观其言行,再作定夺。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昭还想再谏,见孙权神色坚决,只得作罢。众臣告退后,孙权独坐殿中,望着墙上悬挂的江东地图,陷入沉思。
窗外,夕阳西下,将建业城的屋檐染成金色。孙权想起父兄创业的艰辛,想起自己继位时立下的誓言。他明白,此刻的决定,或将改变东吴的命运。
34;诸葛亮...34;孙权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期待,34;明日,且看你如何说服朕。34;
与此同时,驿馆中的诸葛亮似有所感,抬头望向吴宫方向。陈到正在检查防卫,见他神色有异,问道:34;丞相,可有不适?34;
诸葛亮微微一笑:34;无妨。只是想到明日面见吴主,需得谨慎应对。34;他展开手中地图,指着长江沿线,34;叔至你看,若吴主同意联盟,我军当如何部署?34;
陈到凑近细看,只见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处关隘、水道,甚至连风向、水流都一一注明,不禁叹服:34;丞相谋略,非常人可及。34;
诸葛亮轻叹:3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番联盟,关乎蜀汉存亡,不容有失啊。34;
夜色渐深,建业城中万籁俱寂,唯有驿馆和吴宫的灯火依然明亮。两处相隔不过数里,却仿佛隔着整个乱世的纷争与算计。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队吴宫侍卫便来到驿馆。34;诸葛丞相,吴王有请。34;为首的侍卫长恭敬道。
诸葛亮早已穿戴整齐,闻言起身:34;有劳带路。34;他转身对陈到道:34;叔至,你带两人随我入宫,其余人留守驿馆。34;
陈到抱拳应诺,选了最精锐的两名护卫跟随。一行人穿过清晨的建业街道,向着巍峨的吴宫行去。
路上,陈到低声道:34;丞相,昨夜我打探到,吴国朝中对联盟一事分歧甚大。张昭等人极力反对,周瑜、鲁肃则主张联合。34;
诸葛亮神色不变:34;意料之中。张昭老成持重,不愿冒险;周瑜雄才大略,看得更远。34;他顿了顿,34;关键在于孙权如何抉择。34;
吴宫大门缓缓开启,侍卫分列两侧。诸葛亮整理衣冠,昂首迈入。他知道,一场关乎三国命运的外交博弈,即将在这朝阳初升的时刻展开。
宫门内,孙权已端坐于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位手持羽扇、从容而来的蜀汉丞相身上。
喜欢。
第472章 出使东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