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5章 登基准备[1/2页]

四国争霸 牟山刀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元203年的初春,北方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北平城内却已涌动着一股炽热的气息。辽王府邸内,红烛高照,檀香袅袅,文武百官肃立两侧,目光齐聚于那位端坐主位的男子——即将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吴权。
     吴权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那节奏如同战鼓般敲在每个人心头。他环视厅内,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这些追随他南征北战的臣子们,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那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决定。
     34;诸位。34;吴权的声音不大,却如黄钟大吕般在厅内回荡,34;汉室倾颓,天下板荡,我等历经血战,终得幽、平、并、冀四州之地。如今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孤决定——34;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34;于开春之际,登基称帝。34;
     厅内瞬间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声。老臣荀彧颤巍巍地站起身,白发如雪,眼中却闪烁着激动的泪光:34;主公...不,陛下!此乃天命所归啊!34;
     吴权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那动作中已隐隐透着帝王威仪:34;登基大典需精心筹备,更要确立新朝制度。今日召集诸位,便是共商此事。34;
     他取出一卷竹简,徐徐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新政构想。阳光透过窗棂,在那竹简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历史正在此刻被重新书写。
     34;汉室旧制,三公九卿,已不合时宜。34;吴权的指尖划过竹简上的一道道墨迹,34;孤决定创立三省六部制,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中枢。各省主官皆称丞相,以尚书省丞相为首,其中尚书省管理全国政务,下管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各部首官皆称尚书。34;
     贾诩微微前倾身体,这位以智谋着称的谋士眼中闪过惊讶之色。他原以为吴权会沿袭汉制,稍作改良,没想到竟有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34;吏部负责官吏委派,政绩考核、选拔与提调;礼部负责出使接待、民俗祭祀和宣传教化;户部负责户口籍册、财政度支、仓禀储备。34;吴权的声音沉稳有力,34;兵部负责军工考纪、兵工器械、车船马匹;工部负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纺织盐贸;刑部负责抓捕缉盗、案件追查、审判刑狱。34;
     邴原抚须沉思,这位老成持重的谋臣暗自惊叹:六部职能分明,相互制衡,比汉制更加清晰高效。他不禁抬头望向吴权,只见这位即将登基的帝王眉宇间尽是运筹帷幄的自信。
     34;中书省负责全国监察、安全保卫、商贸税收、人才培养等,也下管五个部门:御史台、内卫府、枢密院、商务院和太学院。34;吴权继续道,手指在竹简上移动,34;御史台首官称监察御史,负责全国监察;内卫府首官称阁领,负责皇宫内的安全保卫;枢密院首官称枢密使,负责监查政令的推行情况和访查民意;商务院和太学院主官皆称掌院。商务院负责全国税收、商务贸易,与户部和工部联系比较紧密;太学院负责全国教育、人才选拔,与吏部、兵部联系比较紧密。另外,太学院仍下属文政院、军师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四个学院,为国家培养官吏、将领、医官和工程类人才。34;
     徐晃等武将听得入神,他们虽不善政事,却也明白这套体系之精妙。尤其是太学院下设的军师学院,专门培养军事人才,这让将领们眼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34;门下省负责圣意传达,政令起草和颁发工作,行秘书事,同时下管理藩院。理藩院主官也称掌院,负责国家外交和民族事务。34;吴权说到这里,目光扫过厅内几位异族将领,他们纷纷低头表示效忠。
     厅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众臣都在消化这套前所未有的政治体系。忽然,贾诩轻咳一声,起身行礼:34;主公此制,实乃开天辟地之举。三省相互制衡,六部各司其职,既不使权力过于集中,又能确保政令畅通。诩以为,堪比汉武帝之推恩令,光武帝之度田制。34;
     吴权微微一笑:34;文和过誉了。此制不过顺应时势罢了。34;他转向荀彧,34;文若以为如何?34;
     荀

第405章 登基准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