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年跋涉,吴权终于重返辽东。然而等待他的,是三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一是人才安置问题。此番中原之行收获颇丰,蔡邕、荀彧、马钧等皆为国士之才,卢植、盖勋乃德高望重的汉室老臣,段煨、徐荣、王方等皆为西凉骁将。若安置不当,这些人很可能转投他处,半年的苦心就将付诸东流。但若直接授予高位,又恐引起辽东旧部和本地豪强的强烈不满。吴权深知,这其中的平衡之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内部动荡。二是流民安置问题。中原战火纷飞,幽州、冀州、青州的难民如潮水般涌入辽东。这些流民若得不到妥善安置,极易沦为流寇,危害地方治安。更棘手的是,本地居民对这些外来者充满敌意,双方矛盾一触即发。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民变,动摇统治根基。三是救援刘虞的问题。好在太史慈率军在辽西牵制公孙瓒,刘虞暂时尚无性命之忧。但若不尽快解决前两个问题,辽东自身难保,更遑论出兵救援。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吴权意识到,必须尽快拿出一套周全的方案:针对人才安置,他决定采取34;新旧并用,循序渐进34;的策略:设立34;招贤馆34;,暂时安置新来人才,给予礼遇但不立即授予实权;让卢植、盖勋等老臣担任顾问,借助他们的声望稳定人心;安排徐荣等将领负责新兵训练,既发挥其才能,又不直接触动旧部利益;对蔡邕、荀彧等文士,先委以教化之职,逐步融入辽东体系
对流民问题,吴权计划实施34;分地屯田,以工代赈34;的政策:在辽河下游划定屯田区,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实行34;三年免税,五年半税34;的优惠政策;修建水利工程,既解决灌溉问题,又提供就业机会;建立保甲制度,让流民自我管理,缓解本地居民顾虑。
夜深人静时,吴权独坐案前,反复推敲着各项细节。他明白,这些措施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取得本地豪强的支持。明日,他将召集辽东各族首领,共商大计。窗外,辽东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新的生机。
第二天,议事殿上,吴权首先讲了一下目前的形势,并说出了三
第80章 回到辽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