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农场弥漫在丰收的喜悦中。
等到抢收结束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了比原来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粮食,还是加米厂里直接加工好的,再加上原来的那些家禽养大了,跟养殖场换了钱,可以说家家户户今年都能过一个好年。
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人,就是他们农场的知青们。
在其他公社还觉得知青是个累赘,干活不行,事情还多的时候,他们农场的知青却是已经成了香饽饽,受到了群众的爱戴,在所有下乡知青里,是最有牌面的。
丰收后,农场农户自发的给知青们新盖了个知青点,也是整个农场唯一一座瓦房,当然,所用的砖块都是养殖场这边赞助的。
今年刚来的这几个知青本来听说了大荒地农场的情况,来的时候还都是战战兢兢的,以为会过上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可他们来了之后却发现完全不一样,来这里根本就不需要他们种地,虽然生活依旧忙忙碌碌,但是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生活条件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
经过了丰收之后,他们甚至还过上了好日子。
他们几乎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十分积极向上,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新的知青点就盖在养殖场和校舍附近,也是整个农场,除了校舍和养殖场以外,最排场的房子,将男女知青点从中间分开,为了后面来的知青都能住上,屋子还多盖了几间。
知青们都搬进去的时候,只有阮玉和梅亚琴没有搬进去,她们俩在原来的老知青点住习惯了,也不太喜欢人多一起住,做事情很不方便。
而在丰收之后,带着梅见舟去检查身体的行程也提上了日程。
劳改队那边由杨队长亲自跟着,阮玉怕梅亚琴一个人去不行,也跟着一块去,四人坐着王干事的驴车去了县里,然后再在县里坐大巴车去市里人民医院检查身体。
这趟出来几人都带了介绍信,因为路途比较远,一天来回的可能性并不大。
去市里的大巴车就这一辆,所以人并不少,他们来得早,还抢到了座位,后面上来的全都拥挤在一起,整个车厢弥漫着一股子说不好的难闻气息。
杨队长和梅见舟坐在一起,阮玉和梅亚琴坐在一起。
车子缓缓启动,在人挤人的颠簸环境中,梅亚琴忽然像是才想起来一般,扭头问阮玉:“我好像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江野了,他还没回来?”
关于江野出去办事的消息,阮玉老早就跟其他人说过,因为先前通知他们要吃他们喜酒的事情,现在取消了,肯定是要事先告诉他们一声的。
那个时候正赶上大家都忙,所以都没有来得及问阮玉情况,这个时候大家都缓过来了,才意识到,似乎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江野了。
阮玉也是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果然人不能太闲。
说起来,江野上次走的时候说半个多月就会回来,现在已经过了有一个多月了,还是没有江野的消息。
“可能是事情比较棘手。”阮玉说,她知道江野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事情解决的话,
第145章 知青是香饽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