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8章 那些都是你们父皇赐予的![2/2页]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爱吃葡萄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虽然胡大老爷事先没准备教案,上课时没讲义,下课后也没布置太多作业;
     干脆就不出门了。
     虽然只上了短短一个多时辰的课;
     朱元璋从大本堂回来后,怕忘记,赶紧记了下来。
     教坊司一直在等他签字画押,还有花魁等着他的指导。
     虽然学生只有十多个不敢多说话的小家伙;
     胡大老爷自是欢喜,可朱元璋看着手中整理好的“讲义”,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这类关乎后宫姬妾团结的大事,胡大老爷怎能不上心?
     再说,他现在还在礼部领俸禄呢。
     天天围着娇艳的**转,胡大老爷的日子过得实在惬意。
     不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胡大老爷确实累了。
     近两天,他只要有空闲就手不离书,反复温习琢磨。
     不去看看怎么行?
     而且,既然收下了香满天两位异域女子的厚礼,总得给人家几分薄面吧?
     要是不去帮花魁把关,替香满天撑场面,岂不显得胡大老爷不够仗义?
     所以非去不可!
     教坊司、府邸、香满天……
     毕竟,他的身份和名声,若与某位皇子有所牵连,将来可能真的会惹出麻烦。
     朱元璋对周边番邦的情况虽不甚了解,但也略知一二。
     他越看越觉得胡大老爷讲的东西深奥。
     这些都是胡大老爷上次授课的内容。
     与其日后等着朱元璋防备忌惮,不如一开始就妥善处理好这些麻烦。
     无论名义还是实际,大明都是当世最强的**上国。
     周边小国如果不及时朝贡,恐怕会被惩戒。
     因此,经过这一番考量,朱元璋大致清楚了状况。
     之前没太在意,因为在他看来,除了中原大地,其他地方都是荒芜之地,不值得重视。
     朱元璋听完胡惟庸的话,内心久久无法平复。
     胡惟庸的观点背后,隐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在他看来,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执行。
     然而,胡惟庸与朱元璋以及大明其他大臣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国与国的关系有着极为透彻的理解。
     没有所谓的仁义道德,也不存在什么礼尚往来,国家之间只有***的利益。
     你的国家富裕、土地肥沃,那好,最终都会成为我的囊中之物。
     这种思想简直到了极致。
     若是这话传到其他朝臣耳中,必定会有人指责胡惟庸失了体面。
     但朱元璋却认为这做法无可挑剔。
     我们驱逐外族、复兴中华,本身就是上国。
     你那里有好东西,我们看中了,你不给的话,难道不该直接派兵取来?
     想想胡惟庸说的那些话,一年三熟的土地,肥沃的耕地,这样的宝地怎能不拿下?要是后世子孙没有这份魄力,岂不是愧对我们开创的基业?
     不过,朱元璋随即想起瓦剌和鞑靼这两个劲敌。
     胡惟庸一直强调要防范的敌人,朱元璋不可能忽视。
     更何况,大明的江山是从元朝手中夺取的,中原百姓被元朝欺压百年,早已深恶痛绝。
     因此,朱元璋对异族始终存有戒心。
     一想到这里,他又琢磨起胡惟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建议,立刻让宋利去找毛骧。
     这事终究还得靠毛骧的锦衣卫去完成。
     毕竟这些人本就擅长此类任务。
     正如胡惟庸所言,只要选对合适的人,将风险和收益解释清楚,事情便不会出错。
     在有心算无心的局势下,瓦剌、鞑靼这些未曾见识过中原王朝尔虞我诈、暗箭伤人伎俩的蛮族,看不出其中的复杂关系才是怪事。
     因此,当毛骧踏入谨身殿时,朱元璋立刻拉着他的手布置任务。
     “人选最好长得不起眼,先分散到边境地区学做生意。
     ”
     “或者绕个圈去当强盗,也行。
     ”
     “等在当地有些名望后,找个借口投奔他们!”
     “进入后,先老老实实为对方做事赚钱!”
     “这样不久就会得到提拔!”
     “那时这些人就能发挥作用了!”
     “刺探情报、实施反间、埋伏……”
     “手段多得是!”
     “毛骧,我只有一个要求,这些人交给你安排好,我要知道瓦剌和鞑靼的一举一动!”
     毛骧听完顿时愣住。
     朱元璋的要求不算什么,但之前提到的卧底策略实在令人惊叹。
     不仅要派**,还要让他们不断晋升?
     太厉害了!
     看来锦衣卫以后的方向得朝这个发展了!
     这比监视官员有趣多了!
     
     毛骧,大明锦衣卫指挥使!
     在外人眼中,他是朝廷的鹰犬、特务首领,是众多官员、商人、贵族的噩梦。
     随着朱元璋一次次血腥清洗,锦衣卫的声誉日益恶化,名声几乎跌入谷底。
     没办法,锦衣卫做的就是得罪人的工作。
     监视、刺探、收买……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锦衣卫对朝廷内外的官员展开了全方位的监控,使得锦衣卫与文武百官之间形成了紧张对立的局面。
     即便这些监察是必要的,皇帝也需要这样的监督体系,但人们总是自私的。
     个人的生活受到严密监视才是最直接的影响。
     因此,只要有机会,文武百官绝不会放过任何削弱锦衣卫力量的时机。
     他深知,这位**的严厉程度超乎想象。
    喜欢。
  

第178章 那些都是你们父皇赐予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