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章 你们不好奇我的身份和家世吗[2/2页]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爱吃葡萄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想起来,这未免有些悲哀。
     不过,朱元璋并非个多愁善感之人。
     历经刀山火海的他早已没有那些矫情的情绪。
     他只是短暂感叹了一下便释然了。
     再次审视桌边的大明堪舆全图后,他沉声说道:
     “标儿,凡事切忌偏颇。
     ”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
     “虽然开放海港有益,但也不能忽视海盗的威胁。
     ”
     “而且,开放海港并不是皇帝下一道旨意就能立刻决定的事。
     ”
     “官署、人力、资金、规章制度,这些都需要仔细考量。
     ”
     “所以,我们可以先尝试开放部分港口,一边观察效果,一边锻炼人手。
     ”
     “但是那些容易被海盗登陆的地方,还是要保持禁海,必须严加防范。
     ”
     “我大明的百姓怎能容忍外族肆意杀戮?!”
     朱标听后重重点头。
     显然,父亲的这项政策正中他的下怀。
     其实,他本来也想劝父亲不要凡事都这么冲动。
     父亲的性格比他急躁得多。
     现在父亲自己想清楚了,那是再好不过。
     父子商议之后,此事便定了下来。
     因此,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当场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然而,李善长听到这话,却感到心惊胆战。
     这是出了什么状况?
     他是当朝**啊!
     辅佐君主治理百姓本就是他的职责。
     但现在,朱元璋的政策已经出台,而他不仅没参与讨论,甚至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是否尴尬的问题,而是让人感到背后发凉。
     这是朱元璋对相权的试探吗?
     还是他对李善长有别的不满?
     亦或是朱元璋另有计划,不想让他知晓?
     无论如何,李善长不能再坐视不理。
     于是,他在开海这件事上决心争取存在感。
     他二话不说跳出队列,在满朝文武的震惊目光中,直言反对朱元璋解除部分港口海禁的旨意。
     这意味着,李善长竟要正面硬刚朱元璋!
     
     此刻的李善长,确实展现出了百官之首的气势。
     他站在大殿**,从容陈词,气度非凡。
     “陛下,解除海禁不仅关乎海防稳定,还涉及诸多实际问题,如官署设置、兵力调配以及财政支出。
     ”
     “我们当初实施海禁,主要是为了避免海盗侵扰沿海地区。
     ”
     “如今我国并无强大海军,沿海驻军也有限,陛下贸然开放海禁,岂非让财富暴露于危险之中?”
     “一旦引来海盗大规模袭击,岂不是祸及沿海百姓?”
     “恳请陛下慎重考虑。
     ”
     李善长所言并非空穴来风,反而条理清晰,颇有说服力。
     他的话音刚落,他的亲信官员们立刻站起,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顿时,朝堂气氛热烈。
     然而朱元璋却毫无反应,只是静静地看着众人轮番发言。
     甚至等大家说完,他才慢悠悠地开口问道:
     “还有谁对此事有不同意见?”
     见皇帝并未动怒,又有人纷纷站出来表态支持李善长。
     毕竟,李相已发话,皇帝也没反对,此时不表态,难道真要与李相作对?
     一时间,大殿内约半数官员纷纷附和。
     面对眼前的局面,朱元璋表面平静,仿佛只是陷入沉思,静静地看着。
     但他的内心早已燃起滔**火。
     这简直不可饶恕!在他的王朝里,丞相不过是他朱家的一个管家罢了,就算是丞相之首,也不过是管家的头目。
     然而现在,这个管家竟然站出来反对他。
     且不说他的话是否有理,单是这些不假思索就附和的人,竟占据了朝廷的一半。
     这意味着,这半个朝廷实际上是跟随李善长的?如此一来,这天下、这朝堂,到底是谁说了算?这江山,到底姓朱还是姓李?
     朱元璋早就想废除丞相制度了,但此刻的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李善长的举动让他感到极大的威胁。
     上一位丞相胡惟庸都没能做到这种程度。
     胡惟庸虽机智,但他拉帮结派通常是在有政治分歧时。
     因此,在朱元璋眼里,他并不特别突出,最多是个需要被罢免的对象。
     但李善长完全不同。
     无论是此人本身,还是他所处的位置,都在威胁着朱元璋的皇权。
     朱元璋生性多疑,善于联想,尤其作为家族的开创者,他觉得有必要为子孙后代考虑。
     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多年执政经验,他敏锐地察觉到,丞相确实是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助手。
     如今的局面,他无疑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看看霍光如何掌控朝政,再看曹丞相如何挟持天子号令诸侯,便可知丞相的特殊地位注定与皇权对立。
     无论是有抱负的理想主义者,还是心怀私欲之人,只要心存欲望与目标,便难免与皇帝立场冲突。
     毕竟,二者的权力范围在朝堂中交织,皇帝虽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却也无法完全掌控百官。
     若丞相有所图谋而皇帝反对,局面将异常棘手。
     即便再强势的君主,也难以清除所有反对势力。
     即便是朱元璋这样冷酷的统治者,也无法将朝廷中的大多数官员一举铲除,因为这样做会致使国家机器瘫痪。
     然而,视国家为私产的皇帝怎能容忍自己的基业衰败?
     相比之下,丞相有着众多支持者和家族力量的支撑,若换一位皇帝,或许不仅无损反而得益。
    喜欢。
  

第131章 你们不好奇我的身份和家世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