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9章 大明建国第一鸿篇巨制[2/2页]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爱吃葡萄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笔。
     当然了,这是干好了的情况下。
     若是没干好的话,那留下的怕就是一地鸡毛了啊。
     看着一脸玩味的盯着自己胡大老爷,道衍和尚思前想后,终究还是老老实实的答应了。
     毕竟,这位胡大老爷,有功他是真舍得分啊!
     那还要什么自行车?
     (本章完)
     
     看到对方终于点头,胡大老爷也松了一口气。
     “哈哈哈,道衍,放心,本官向来不是小气的人。”
     “只要你好好干,该给你的官职、品级、功劳、名声,本官一样不少!”
     道衍沉默了一会儿,才躬身行礼道。
     “胡相,能否告诉小僧,您为何会选中小僧呢?”
     “小僧若是没看错的话,上次见面时,您对小僧似乎并不太满意。”
     胡惟庸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哟,没想到啊,道衍你这浓眉大眼的,倒是挺直接的嘛!
     不过,看在你即将成为本官的长工,为本官卖力干活的份上,倒也不是不能告诉你。
     “嗯,本官不瞒你,你确实没感觉错。”
     “你这人吧,本事、能力、心性、手段其实都不错。”
     “但问题在于,你明明是个和尚,却野心勃勃,这就让本官不爽了!”
     “你要搏一搏,那就干脆脱了僧袍,正儿八经地上就是了,这僧不僧俗不俗的,看着别扭!”
     道衍没想到,绕来绕去,居然是这个原因。
     但他更惊讶的是,这位胡大老爷居然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了?
     不过,仔细一想,或许在这位胡相眼中,这才是正常的吧。
     看你不爽而已,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又能怎样?
     发现胡大老爷比自己想象中更好说话后,道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相爷,既然您对小僧不太满意,那为何还要把小僧调来呢?”
     胡惟庸看了道衍一眼,很坦然地回答。
     “那当然是因为这活儿,你能干好啊!”
     “本官虽然对你有些不满,但也只是些许而已。”
     “正好,这儿有个活,本官觉得你能胜任,自然就把你叫来了。”
     “反正你来了以后,就在本官眼皮子底下干活了。”
     “说句不好听的,你要是真搞出什么幺蛾子,难不成你还以为能逃出本官的手掌心?”
     看着胡惟庸歪着脑袋,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道衍强忍着没有当场骂出声。
     这位爷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留了啊。
     这话的意思,难道不是胡大老爷觉得你做事麻利,所以赶紧过来干活,干不好就等着倒霉吗?
     老天爷,道衍感觉自己拳头都捏紧了。
     可抬头看向胡大老爷,那张平静如水的脸庞,带着一丝戏谑和好奇的眼神。
     道衍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行!
     得罪了这位爷,那可是真会没命的。
     “小僧明白了,小僧会按照相爷的安排,专心做这件事!”
     看到道衍终于点头答应干活,胡大老爷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这才对嘛!”
     “本官直说了,找你来,无非就是想偷个懒而已。
     不过,本官虽然偷懒,但事情既然交给你们做,本官绝不会抢你们的功劳。
     该是你们的,就是你们的,甚至陛下不给,本官也会帮你们去要!跟着本官老老实实干活,你该得的,一分都不会少!”
     听着胡大老爷这番毫不遮掩的“摆烂”之言,道衍沉默着点了点头。
     算了,不想了,反正已经上了贼船,跑不掉了,姑且信他一回吧。
     看到最大的麻烦扔到了道衍身上,胡大老爷顿时觉得肩头一松。
     不过,还不能完全放松,这事儿还没彻底搞定呢。
     两天后,胡大老爷再次带着一批官员和学士,在文渊阁聚集。
     就这样,由道衍和尚负责监修,其他人负责搜集资料、编纂内容的《洪武大典》编修小组正式成立。
     胡大老爷还特意请大家吃了一顿好的。
     该有的福利待遇,胡大老爷可没想着替老朱省。
     而且,有些事儿老朱不方便出面,但太子朱标在士林中的名声不错,拉他过来正合适。
     于是,胡惟庸毫不犹豫地把朱标从东宫叫了出来,让他和众官员、学士见了面。
     这样一来,老朱家能稳稳当当地“蹭”功劳,而那些“长工”们,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是在为谁干活。
     这不,大家的干劲儿都高涨了不少。
     眼看着《洪武大典》的事儿已经安排妥当,胡大老爷转头去忙报刊的事儿了。
     其实,大明的造纸和印刷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
     在这个时代,书籍和纸张依然被视为神圣之物,但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被视为奢侈品。
     胡大老爷如今并非要革新印刷技术,而是打算改变报纸的内容。
     创办报刊并非儿戏,不能随意应付。
     幸运的是,胡大老爷在礼部上下人脉广泛,关系熟络。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从老朱那里得到了“大明周报”的题字。
     无论字迹如何,单凭这是上位亲自题字,加上胡惟庸这位前任丞相亲自操刀,谁会拒绝呢?正是这种认知,让胡大老爷轻松地在礼部拉拢了一大批人。
     毕竟,跟着胡大老爷做事,不仅俸禄照拿,还能额外获得一份“奖金”。
     虽然奖金数额不明,但既然胡大老爷特意提及,至少可以当作一种期待。
     不久后,礼部官员们终于有机会聚在一起,讨论这报纸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可以说,除了胡大老爷,其他人此时都是一头雾水。
    喜欢。
  

第99章 大明建国第一鸿篇巨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