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2/2页]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爱吃葡萄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他们当然知道!”
     “可他们就是敢杀大明的使臣,敢搞这些小动作!”
     “太子殿下,您觉得,这是为什么?”
     这话一出,朱标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高丽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那确实是在打大明的脸。
     虽然对方急忙道歉、赔罪,但实质上,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胡惟庸再次冷笑一声:“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胆子?”
     “还不是因为大明对这些小国太过优待!”
     “陛下甚至在《皇明祖训》里把许多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大明的皇帝都确定不打我了,还要让后世的皇帝也不打,那我怕什么?”
     这就是胡惟庸在说,朱元璋的祖训反倒助长了各国的异心。
     可朱标却无法反驳。
     胡惟庸继续道:“在我看来,要想让这些小国老实听话。”
     “时不时就得教训一顿,就算不下死手,也得敲打一二!”
     “就像这次,各国不是都派了使臣来大明了吗?”
     “那咱们就抽一批精锐出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军威,顺便掂量掂量,他们那矮小的城墙和不成器的军队,能否挡得住我大明的雄师!”
     这个提议一出,朱标顿时眼前一亮。
     “胡公,此计甚妙!”
     “好啊!”
     “此计既能彰显我大明军威,又无需真正动武,真是绝妙!”
     “既然如此,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本宫回去就着手安排!”
     朱标显然打算亲自操办此事。
     关键是,这事儿也只有他能胜任。
     别看朱标平日里仁厚,但他绝非软弱之人!
     这位太子爷能让所有皇子和大臣心服口服,自然也有几分王者之气。
     而这个决定,他完全有资格做出。
     毕竟,这可是史上第一太子的分量。
     (本章完)
     
     眼见着一事儿定下来了,胡惟庸转而提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
     “太子!”
     “还有一件事,臣得跟您好好说道说道!”
     朱标此时也听得兴致勃勃,连忙回应:“胡公请讲!”
     胡惟庸咂了咂嘴,又喝了口茶,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朗声说道。
     “太子!”
     “最后一件事,才是您这位太子以及咱们礼部,最应当重视的事儿!”
     “那便是,如何回赠国礼!”
     一听这话,朱标结合之前胡惟庸所说的内容,其实已经大致猜到了胡惟庸要说什么。
     但他总不能打断吧。
     胡惟庸环视了一下四周,坦然道。
     “番邦来我大明朝贡,自然是要带国礼的。”
     “我看了眼礼单,啧,还真是五花八门。”
     “山鸡、人参、木材、皮毛……”
     “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诸位其实心里也明白,那些东西吧,咱们也就是看个新鲜。”
     “咱们本地固然不出产,可在他们当地,那能是什么稀罕物件?”
     “不过是他们弄来凑趣,弄来好看的而已。”
     “可就凭着这些东西,他们却想着让我大明赐下真金白银、刀枪甲胄、米面粮油……”
     “各位,这么做未免有些不妥吧!”
     胡惟庸说到这儿,稍作停顿,给众人留了点思考的空间。
     此刻他的情绪已不像先前那般激动。
     他心知肚明,大喊大叫虽然能让自己痛快发泄,但过了今天,一切依旧如常。
     所以,情绪释放完后,他决定跟他们好好讲道理。
     尤其是朱标!
     他对朱元璋的影响力太大了。
     只要稳住了朱标的立场,就不必担心他会不会向朱元璋进言。
     而眼下这件事,若由朱标去说,还真不算什么。
     毕竟,说到底,这些麻烦事与其说是礼部搞出来的,不如说是朱元璋一手促成的。
     历史上,大明对待朝贡的国家可真是慷慨至极!
     慷慨到什么地步?
     即便国库空虚,也要回赠厚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因为大明如此慷慨,许多周边的小国才会纷纷跑来大明占便宜。
     这种行为一旦成为惯例,后果可就严重了。
     到了大明中后期,回赠朝贡的礼物实际上已经对国库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而这个问题的根源,正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的。
     没办法,朱元璋本就是农家出身,即便当了皇帝,很多做法和想法依然保留着早年种地时的思维。
     说白了,就是小农意识,爱面子、好炫耀。
     如果是普通人,好面子倒也无妨。
     毕竟哪个大老爷们不好个面子呢?
     可一个皇帝,尤其是像朱元璋这样一言九鼎、旁人连劝都不敢劝的皇帝,若太好面子,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不,眼下已经能看到苗头了。
     这些来朝贡的使团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国书写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上就是空手套白狼。
     可谁让老朱就好这一口呢。
     今天,胡大老爷看不下去了!
     他决定给老朱家好好上一课,顺便为大明把把脉!
     “太子,臣来给您仔细分析分析这事儿。”
     “您看,咱大明现在可算不上富裕,对吧?”
     朱标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胡惟庸见状,继续说道:“既然如此,为何要给那些番邦小国那么多好处呢?”
     说到这里,胡惟庸竖起手指,一一列举了起来。
     “我仔细想了想,特别是针对咱们礼部,主要有两个想法。”
     “首先,我大明乃是堂堂上国,这些番邦小国前来,名义上是来朝贡的。”
     “不管他们带了多少东西,也不管那国书写得是否通顺,至少表面上是恭恭敬敬的。”
     “因此,我大明理应展现出上国的气度,大家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胡惟庸说到这里,环顾四周。
    喜欢。
  

第72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