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0章 种植火棘[1/2页]

爱恨无情 金沙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少丰为了提出火棘(红籽)产业兴村计划,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仅反复进行实地调研,还如饥似渴地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博采众长地借鉴其他地方的相关做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深思熟虑,少丰终于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计划呈现出来。
     当地一些老人听到这个计划时,他们的反应却令人意想不到。这些老人满脸狐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仿佛听到了一件天方夜谭般的事情。“火棘果?那不就是山上的野果子吗?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向来也没见有人问津啊!”一位老人难以置信地说道。
     面对老人们的质疑,少丰并没有气馁,反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非也,您且听我细细道来。”少丰连忙解释道,“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火棘果的营养价值极高。当年红军在这里和后来西渡嘉陵江,长征路上都把它当作‘救军粮呢!”
     少丰接着详细介绍道:“如今城市居民对健康饮食趋之若鹜,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火棘果的营养价值,开发出一系列的火棘果产品。比如养生果茶、天然果酱、特色果酒,甚至还能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制作保健品……”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地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仿佛变戏法一样,将自己精心整理的市场调研报告和可行性分析展示在了老人们面前。
     老人们的表情就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起初,他们的脸上还透露出一丝怀疑,但随着少丰的讲解逐渐深入,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尽管如此,他们心中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这个想法确实很不错,”一位老人皱着眉头说道,“可是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呢?还有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经验啊。”
     少丰微微一笑,他的语气如同钢铁一般坚定:“这些问题我都已经深思熟虑过了。”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这些年有些积蓄,可以先投入进来。此外,我们还可以申请县里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这样应该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至于技术方面,我了解到省农科院有一支专门研究火棘果的专家团队,他们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肯定能够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说干就干,少丰展现出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他像一阵旋风一样迅速地与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了联系,热情洋溢地邀请他们前来纪红村进行实地考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考察竟然带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发现!
     在纪红村,野生火棘果宛如稀世珍宝一般,其品种之优良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这些火棘果果实饱满圆润,宛如珍珠一般晶莹剔透,其营养成分更是高得让人瞠目结舌。可以说,这里的火棘果简直就是为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而量身定制的!
     “这些火棘果的维生素 C 含量是普通水果的十几倍啊!而且还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其市场开发潜力简直就像一座金山银山一样,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呢!”头发花白的林教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他慷慨激昂地说道,“我完全可以为你们牵线搭桥,与几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合作洽谈。”
     与此同时,少丰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风驰电掣般地穿梭于纪红村的田头地角。他挨家挨户地拜访村里的老人,每到一户,都热情地与老人们攀谈,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红军在纪红村的点点滴滴。
     少丰就像一颗虔诚的种子,将每一个故事都深埋在心底,用心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仔细地记录着老人们的讲述,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村东头党明友家的阁楼上,少丰仿佛发现了一座隐藏的宝藏。在那堆满杂物的角落里,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叠泛黄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年红军粮站的收支情况。
     这些原始账簿和珍贵的文字资料,对于即将建成的红军纪念馆来说,无疑是镇馆之宝。少丰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资料捧在手中,仿佛捧着整个纪红村的历史。
     “我爷爷是粮站的保管员,”老党满脸骄傲地说,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爷爷的崇敬之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就是乡亲们的命根子。爷爷就像守护着生命之源一样,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这些粮食,不敢有丝毫懈怠。”
     老党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他继续说道:“这些东西爷爷藏了一辈子,从不让外人知道。直到临死前,他才郑重其事地将这些资料交到我手里,叮嘱我说:‘等将来有人来问,就给他看。我知道,这是爷爷留给我的神圣使命。”
     那本账簿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它那泛黄的纸张和破损的边角,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当他们翻开这本账簿时,却仿佛进入了一个时间的隧道,那些工整的记录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清晰可见,它们穿越时空,向我们讲述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34 年 11 月 15 日,收党明文苞谷二十斤。党明丰小麦二十斤。党明礼胡豆二十斤。党明刚黄豆二十斤。党明金黄天秀火棘果一百斤。党明友火棘果五十斤。党明尧火棘果五十斤。党亿元火棘果五十斤。党叁元红苕五十斤……”
     这一个个名字,就像是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虽然有些已经模糊不清,宛如被时间的洪流冲刷过的沙滩,难以辨认,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却是无比清晰的。可以想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家家户户都毫不犹豫地向红军粮站奉献出自己的五谷杂粮,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也是对红军的支持和信任。
     少丰的手指如同微风中的花瓣一般,轻轻地抚过那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人们的热情和决心。这些名字虽然只是简单的记录,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却是如此的丰富和感人。,指尖微微颤抖,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先辈们为革命事业拼搏的炽热。
     纪红村发展红籽(火棘)产业的消息犹如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大江南北,仿佛长了翅膀一般,飞向了四面八

第200章 种植火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