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云敛衽起身,语气温顺却藏着不容置喙的坚持:“谢母后体恤,只是照拂有孕嫔妃本是儿媳分内之责,怎敢劳动母后费心。儿媳定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照看好她们,还请母后安心颐养天年,莫要为这些琐事劳神。”
沈太后脸上笑意未减,眼底却掠过一丝冷光:“皇后是个孝顺孩子,总想着让哀家轻闲。可这宫里的事,哪能真的全然撒手?看着她们腹中揣着皇家根苗,哀家这心里便放不下。每日让太医来说说情形,瞧瞧她们的饮食药材,不过是举手之劳,既不费神,又能让哀家安心,何乐而不为?皇后啊,‘孝顺二字,先有‘顺,才有‘孝,不是吗?”
大虞以孝治天下,沈太后这话分明是拿纲常伦理压人。
余少云面上笑意端庄,眼底却划过一丝算计:“母后教训的是,儿媳自然明白‘顺字重千钧。只是照拂有孕嫔妃关乎龙裔安危,饮食汤药、起居调理皆有定规,儿媳执掌六宫多年,早已熟稔于心,断不敢有半分差池。若骤然换了章程,反倒容易生疏漏。不如这样,往后太医给佳婕妤四人诊过脉的脉案、用度单子,儿媳都让人誊抄清楚,送到慈宁宫请母后过目。这样既全了孝道,也不致乱了规制,母后以为妥当吗?”
这番话既给足了沈太后面子,却又将实权牢牢攥在手中,端的是滴水不漏。
沈太后端起茶盏,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滚烫的盏壁,嘴角笑意加深,眼神却冷得像冰:“皇后既执意要担这份辛苦,哀家便不拦你。只是皇家血脉金贵,容不得半分闪失。那些脉案单子,哀家让珍珠去启元宫取便是。皇后日理万机,不必亲自跑腿,只消让她们预备妥当就行。”
“全听母后安排。”余少云微微欠身,态度愈发恭顺,“儿媳定会督促她们把一切都料理得妥妥帖帖,确保每份脉案、每项用度都分毫不差。珍珠是母后身边得力之人,由她来取,自然是稳妥周全的。”
“皇后能这么想,哀家便放心了。”沈太后慢悠悠地说,“珍珠跟着哀家近十年,最是心细如发。让她去取单子,一来能替哀家省些精神,二来也能帮着瞧瞧有没有疏漏。毕竟是龙裔,多双眼睛总是好的。”
这话明着夸珍珠细心,实则暗指余少云或许会有疏忽,非要慈宁宫的人盯着才放心。
余少云微皱了下眉,虽有点恼怒,但想到总算将沈太后这老奸巨滑的老太婆算计入局,语气愈发恭谨:“母后说的是。珍珠在母后身边历练多年,最是妥帖。她若真能看出什么不妥,那可真是帮了儿媳的大忙了。”
让佳婕妤滑胎的替罪羊,主动送上门,可喜可贺。
婆媳俩聊聊数句,便看似和谐的达成了共识,双方皆很满意,余少云带着众嫔妃离开慈宁宫。
谢知意回到清极院,芒种送上早就炖好的山药莲子羹,青瓷盅里,飘着淡淡的米香,软糯的山药块卧在乳白的羹汤里,几粒去了芯的莲子静静浮着,瞧着就让人舒心。
糯米的绵甜混着山药的粉糯,还有莲子那点淡淡的清甘,在舌尖缓缓化开,暖意顺着喉咙一路滑
第三百一十二章 孝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