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过吴建中的引荐,王二河成功的加入了南市自治委员会,成为其中一个小小的职员,虽然他不懂怎么去干这些工作,不过可以学啊。
     这期间,他以职员的身份见到了陆洪。
     怎么说呢,陆洪给他的感觉不是一个汉奸,反而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嗯,都说人不可貌相,看来说的没错。
     他都当汉奸了怎么可能是个好人。
     由于王二河懂日语,在与小鬼子接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方便,陆洪把王二河任命为他的秘书。
     之后凡是有需要和日本人接触的时候,都带上王二河,让他当个翻译。
     就这样,王二河掌握了陆洪的基本行踪。
     通过与陆洪接触的半个月,他渐渐了解了陆洪的为人和他以往的经历。
     这本是他获得陆洪情报的好机会,但也给王二河带来了烦恼。
     …………
     王二河家,二楼书房。
     王二河坐在椅子上,嘴里叼着烟,右手上拿着文件。
     文件上的信息是关于陆洪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基本行踪。
     只要王二河把这份文件交给王大海,那他这次的任务就完成了,站里派出行动队的高手,按照他给的情报,刺杀掉陆洪是没有问题的。
     但王二河犹豫了,在了解了陆洪之后,他有些不确定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陆洪早年经过十年苦读考取秀才,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学洋务。
     之后他被家人送到了教堂,跟神父学习法语,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成为上海总商会代表。
     以商会代表的身份去多国考察,回国后萌发实业救国的计划,此后陆续兴办一系列的工商交通企业,成为上海的华商领袖。
     六十多岁的陆洪任职闸北水电公司、电气公司、航业公司、和兴码头堆栈公司等一系列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人物了。
     就是这么一个大人物,却在十九世纪末于陆家浜南岸兴建了普育堂,也就是慈善堂。
     免费给死者提供棺材,向穷人提供衣食,免费看病发药,埋葬死去的穷人和死在街头的路人,为孤寡和老人提供生活补助,收养弃婴。
     不过在辛亥革命后,收容的人越来越多,普育堂的地方已经不够了,陆洪下了决定,掏钱建了一组现代化的建筑群。
     这时陆洪对普善堂提出了幼有所养的目标。
     改掉了一开始单纯以养为目的的被动式救济,改为了授人以渔,为幼小的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对学习不好的教授工艺,使得他们拥有足以谋生的手段。
     并且在上海爆发战争时期,他全部企业处于瘫痪之时,还听从政府的调遣,为军队提供物资。
     并将自己的一艘客轮沉了,以阻止日军进犯。
     通过这些信息,王二河可以肯定陆洪不是纯粹的汉奸,这也是个爱国者。
     至于陆洪为什么同意组织南市自治委员会,王二河这些天也了解了其中的缘由。
     由于日军的进攻

第44章 递不出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