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6集:人才储备难题[2/2页]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竹晴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张弛的脸微微泛红。林深知道,这些在标准化酒店里待久的人,习惯了用制度解决问题,却忘了高端民宿最珍贵的是“人情味儿”。就像山语间的壁炉,不能像中央空调那样设定固定温度,得根据客人的体感随时添柴。
     直到遇见苏晴,林深才觉得眼前亮了。这个刚从东京安缦离职的姑娘,面试时没穿职业装,而是一条棉麻长裙,手里拎着个竹编篮,里面装着她自己烘焙的桂花糕。“我查过山语间的客人画像,30%是江浙人,应该会喜欢这种带着家乡味的茶点。”
     她聊起在安缦时如何照顾一位失明的老夫人:提前记住所有家具的位置,在台阶处贴防滑贴时特意选了与地毯同色的款式,每天读当地报纸给老夫人听,还根据天气预报调整散步路线。“高端服务不是炫技,是让客人忘记自己在被服务。”苏晴的眼神很亮,“就像山语间的灯光设计,看起来是自然光,其实每个角落都有暗藏的灯带。”
     但苏晴的要求也很明确:“我需要团队配合。如果我安排客人去竹林深处看萤火虫,司机要知道哪段路的萤火虫最多,厨师要准备好防蚊虫的艾草香囊,保洁要提前清理好观萤点的落叶——这些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这句话戳中了林深的痛处。山语间现在最缺的不是单个精英,而是能形成服务闭环的团队。就像他特意从景德镇定制的茶具,茶壶、茶杯、茶宠单独看都很美,但只有搭配在一起,才能泡出一壶完整的好茶。
     校企合作:在校园里播种子
     “林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王院长来了。”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林深的思绪。他抬头看见会议室门口,王院长正举着手机拍照,镜头对着墙上那幅“山语间服务十二则”的木刻。
     “你们这‘客人的沉默不代表满意说得好啊。”王院长笑着坐下,“现在的学生理论学了一堆,可到了实际场景里,连客人说‘不用麻烦了是真不用还是客气都分不清。”
     林深泡了杯今年的新茶:“我想跟学院合作建个实训基地。让学生从大二开始来民宿实习,我们派资深管家带教,毕业考核合格的直接录用。”他递过去的合作方案里,特意加了“非遗体验”的课程——山语间周边有竹编、陶艺等老手艺,他想让学生们不仅学服务技巧,更要懂这片土地的文化。
     第一批来实习的五个学生里,有个叫晓彤的女孩特别显眼。她总能记住客人随口提的小事:有位作家说喜欢清晨的鸟鸣,她每天五点就去院子里录下不同的鸟叫,存在播放器里让客人随时听;有对夫妻吵架,她在他们的房间里各放了一张手写的明信片,上面是民宿里同一株桂花树的不同角度照片。
     但晓彤也犯过典型的学生气错误。有次接待一位企业家,她在介绍房间里的古董梳妆台时,特意查了资料说“这是民国时期的榉木家具”,却没注意到客人的母亲就出生在民国,更想听的是“这镜子的角度,梳头发时能看见窗外的竹林”这样的生活细节。
     “服务不是背书,是要看见客人心里的东西。”苏晴在带教时,总会把晓彤拉到监控室,回放客人的微表情,“你看这位太太摸了三次项链,说明她很在意这件首饰,下次可以在她的梳妆台上放个丝绒首饰盒。”
     三个月实习期满,晓彤在离别的座谈会上哭了。她说自己终于明白,山语间的服务不是“客人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在客人开口前就准备好”。就像那些嵌在石板路缝隙里的苔藓,看起来是自然生长,其实是园丁每天用喷雾器养护的结果。
     破局:让溪流汇成江海
     深秋的山语间迎来了年度最忙的赏枫季。12号院再次住进了那位葡萄酒评论家,这次接待他的是晋升为高级管家的阿梅。她不仅准确记住了客人偏好的红酒储存温度,还在客房的小吧台上放了一小碟本地山核桃——这是她从客人上次的聊天记录里看到的“下酒最爱”。
     “林总,张弛刚才处理了个突发情况。”周姐的语气里带着惊喜,“有位客人的孩子突然发烧,他没等医生来,先让厨房煮了紫苏水,又用白酒给孩子做了物理降温,还联系了山下的儿科诊所,现在客人说要给我们写表扬信。”
     林深站在监控屏前,看着画面里苏晴正在带实习生们布置新到的壁炉,阿梅在跟园丁确认明天早餐要用的野菜,张弛在检查客人的车辆是否换好了防滑链。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就像莫干山的溪流,原本各有各的方向,现在却慢慢汇成了江海。
     深夜巡房时,林深路过员工宿舍,听见阿梅在给家人打电话:“妈,我现在能分清二十种茶叶了,下次你上来,我给你泡用晨露煮的龙井。”隔壁房间里,晓彤正在笔记本上画新设计的伴手礼包装,上面印着山语间的星空和客人的手写留言。
     他想起开业那天,父亲给他送的那盆下山桩。当时看起来光秃秃的枝干,现在已经抽出了新绿。或许人才培养就像种树,不能急着让它开花结果,得先让根系在土壤里扎稳,再慢慢修剪枝叶,最后才能在合适的季节,长出独一无二的姿态。
     晨雾散去时,林深在服务反馈单上看到了那位葡萄酒评论家的留言:“这里的服务就像莫干山的雾,无形却无处不在。”他把单子折好放进抽屉,里面已经存了厚厚一沓,有阿梅的,有张弛的,还有晓彤的。
     窗外的竹海在阳光下泛着金绿色的光,林深知道,山语间的人才故事才刚刚开始。就像民宿门口那条蜿蜒的山路,看似崎岖,却总能引着懂它的人,走向更深处的风景。
    喜欢。
  

第276集:人才储备难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