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记录下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林夏迅速做出决定,“另外,加强空间站的防御系统警戒,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被动信号,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明白!”
处理完紧急情况,林夏回到办公室,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个突如其来的“未知信号”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无数涟漪。它和之前的“深空杂音”有没有关系?它是恶意的,还是无意的?
但作为商业代表,她的思维很快又回到了商业层面。
如果这个信号真的来自外星文明,哪怕只是某种自然现象,一旦这个消息被证实或者泄露,整个星际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震动?星际通信服务行业又会面临怎样的洗牌?
“星轨”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肆宣传他们的量子通信技术在面对“未知威胁”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挤压“星际回声”的生存空间。
不行,必须在他们之前有所动作!
林夏立刻联系了地球总部。出乎意料的是,总部对于这个“未知信号”的态度异常谨慎,甚至有些讳莫如深。他们命令林夏严格保密,不得向任何外界透露相关信息,包括公司的普通员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夏,你要明白,现在是非常时期。”总部战略投资部的负责人在加密通讯中严肃地说,“这个信号可能意味着很多东西,但在我们彻底搞清楚之前,任何猜测和泄露都可能引发星际恐慌,对公司,对整个星际商业环境,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林夏理解总部的顾虑。在这个信息就是资本的时代,掌握独家信息,尤其是这种可能影响全局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商业资本。
“我明白,”林夏说,“但我们不能只被动防御。‘星轨那边肯定也在蠢蠢欲动。我们需要一个既能稳定现有客户,又能开辟新市场的策略。”
她向总部详细阐述了自己关于“非标准通信频段”商业化的想法,并强调了与科研机构合作,抢占技术先机的重要性。
总部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你的想法有道理,”负责人最终说道,“但这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风险很高。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股东们是否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是个问题。”
“风险与机遇并存,”林夏语气坚定,“如果我们成功了,不仅能度过这次危机,还能确立我们在未来星际通信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想想看,当‘星轨还在为他们的量子通信头疼时,我们已经掌握了更先进、更不受‘深空杂音影响的通信技术,那时候,市场会是什么样?”
林夏的话似乎触动了对方。
“好,我会把你的建议提交给董事会紧急讨论。你这边,继续密切关注信号分析的进展,同时,开始接触那些可能的科研合作对象,先探探口风,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记住,一切要秘密进行。”
“明白!”
挂断通讯,林夏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战斗的激情。她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已经在星际的背景下悄然打响。而那个来自深空的未知信号,或许是危机,或许……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契机。
她看向窗外,那片深邃的黑暗似乎不再那么冰冷和绝望。那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可能。星际通信服务,不仅仅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或许,在未来,它还将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而“星际回声”,她希望这家公司能在这场宏大的叙事中,留下自己的声音。
第四章:星链的重构与未来之光
接下来的几周,林夏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一方面,她要应对来自客户的巨大压力,用各种方式安抚他们,承诺解决方案,同时又不能透露关于“未知信号”和“深空杂音”的任何实质性信息,只能用“技术升级”、“网络优化”等模糊的词汇来搪塞。这让她身心俱疲,但也锻炼了她在高压下的沟通和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她开始秘密启动“新频段计划”。她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人脉,接触了多家致力于前沿通信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初创公司。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机构对“星际回声”这个老牌企业并不信任,认为他们只是想低价收购技术成果。还有一些则因为担心风险,或者已经与“星轨”有了接触,而态度暧昧。
但林夏没有放弃。她亲自飞到地球,又辗转前往几个重要的科研中心,与那些科学家和创业者们深入交流。她没有用大公司的架子压人,而是坦诚地分析了当前星际通信面临的困境,以及“星际回声”的优势和决心。她向他们描绘了一个基于新频段的、更强大、更灵活的星际通信网络的愿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她的真诚和远见,打动了一些人。
一家位于木卫二的小型科研团队,在极低频段通信研究上有独到之处,他们被林夏描绘的前景所吸引,同意与“星际回声”展开初步合作。
还有一位在地球科学院工作的老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微子通信的理论研究,一直苦于缺乏资金和实际应用场景。林夏向他承诺,“星际回声”将为他的项目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并负责未来的商业化推广。老教授激动不已,立刻带着他的团队加入了合作。
与此同时,地球总部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董事会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批准了“新频段计划”的初步投资。虽然资金额度离林夏的预期还有差距,但已经足够启动几个关键项目的研发和试点。
“林代表,”小陈兴奋地在通讯中说,“‘新火星殖民地的负责人刚才联系我,说他们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在他们那里试点部署一套基于极低频段的备用通信系统。前提是,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拿出可行的方案,并且保证通信质量。”
“太好了!”林夏握紧了拳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突破口!通知木卫二的团队,让他们立刻整理相关技术资料,我们一起制定试点方案。”
就在“新频段计划”紧锣密鼓推进的时候,关于那个“未知信号”的分析也有了新的进展。
老张的团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那片混乱的“能量脉动”中,解析出了一些极其微弱的、重复出现的规律模式。虽然还远不能解读为“语言”,但这至少证明,这个信号并非完全随机的自然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它更像是一种……‘广播,”老张在报告中写道,“一种规律性的能量释放,可能在传递某种……信息,或者,只是某种存在的‘声明。”
这个发现让林夏更加谨慎。她不知道这个“深空广播”意味着什么,但她隐隐觉得,它可能会对未来的星际通信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人类的通信频段,在宇宙的“噪音”中,太过于“显眼”了。开发新的、更“隐蔽”或者更难被干扰的通信频段,不仅是商业需求,甚至可能关乎到星际文明的安全。
这种想法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一个月后,“星际回声”的极低频段通信试点系统,在“新火星”殖民地成功部署。虽然初期还有一些小问题,但通信质量相比之前的传统频段,有了显着的提升,延迟和丢包率都控制在了可接受的范围内。
“新火星”的贸易代表团态度明显缓和,之前搁置的合同也重新提上了日程。
这个成功案例像一颗信号弹,在低迷的星际商业圈中引起了注意。一些原本动摇的客户,开始重新考虑与“星际回声”的合作。
“星轨”那边也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加快了量子通信技术的推广步伐,但短时间内,仍然无法解决长距离传输的稳定性问题。
林夏没有丝毫懈怠。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她继续推动“新频段计划”的深入,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深空广播”的后续变化。
几个月后,在“星际回声”的大力投入和多方合作下,一个覆盖主要殖民星球的、基于多种非标准频段的混合通信网络雏形初现。虽然它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网络,但已经成为了一条可靠的“备用生命线”,在“深空杂音”的干扰下,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通信能力。
“星际回声”的股价也随着一个个好消息的传来,开始稳步回升。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林夏站在“星链枢纽”的舷窗前,看着远处那颗蓝色的光点——地球。
通讯器里传来小陈的声音:“林代表,地球总部发来消息,‘新频段计划第一阶段正式验收通过,董事会决定追加投资,全面推进网络建设。另外,关于那个‘深空广播,地球的科研团队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那可能是一种周期性的宇宙现象,虽然原因不明,但目前看来,对我们的新频段通信影响较小。”
林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喜欢。
第235集:《商业与星际通信服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