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七十七章 清明[1/2页]

贵妃请自重 路九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明总伴着小雨,淅淅沥沥抚在柳叶枝条上,轻柔又眷恋。
     没有艳阳高照,不见热闹笑靥。
     石板路上,百姓身穿颜色重的衣裳缎料,低头急急前行。
     他们手中都挎着一个竹篮,篮中有红纸包裹着的清明粑粑、撒子麻花,还有清酒两壶,金箔纸叠的元宝无数。
     竹篮子手柄旁,别着三两朵白菊。
     路上行人步伐匆匆,有的人神色淡然,好似已经将那生离死别给看淡了。也有的人满面悲彻,一手挎着竹篮,一手悄悄抹泪。
     绵软的雨滴被轻柔微风吹在脸上,就像是那些死去的魂魄在这日化成了一阵细雨,去寻自己熟悉的亲人,伴有无限哀思,和忧忧不舍。
     清水河,燕子飞,杨柳依,杏花绒。
     又是一年。
     言怀瑾的墓修在法海寺后山,离陆子虞嫁魂而跪的九千石阶并不远。
     能葬在法海寺后山的人,并非家中有些权财就可为所欲为,而是要经过法海寺主持的眼缘才行。
     言怀瑾离世那日,法海寺来了十位得道高僧,亲自将人棺椁运往法海寺后山,葬于卢舍那大佛脚下。
     寺中老主持不仅为言怀瑾诵经祈福,还说道,“命中混沌皆过,来世可修善果。”
     无人揣摩的出这话是何意思。
     素色的帷裳马车停在了后山脚下,一道雪衣倩影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陆子虞拉拢好自己头顶的帷帽,美眸泛着红肿迈步朝后山上行去。
     她踩在青石阶上,一步一步走得极慢。
     那日,她在前。
     她也知晓,他就在自己的身后。
     默默撑着伞,为她挡去了一身风霜。
     从山脚走到山上,帷帽下的娇容粉面,成串儿的泪珠子如断了线般,顺着两颊垂落在衣襟前。
     她是愧,是羞,是耻。
     陆子虞来到后山之上,一眼便是就瞧见了言怀瑾的墓处。
     墓处干干净净,好似才被人打扫过。墓碑前摆置了许多瓜果茶点,还站两位年龄稍大些的一男一女。
     二人相互搀扶,站在墓碑前久久无声。
     陆子虞虽然离得远,可依稀能从空中弥漫的悲凉之意分辨出,那二人正是言怀瑾的在世双亲。
     心头的负罪感愈发的重,好像要把她给拖入潮湿的泥土之中。
     陆子虞将身子隐匿在一处粗壮的榕树后,她后背紧紧贴着枯裂的树皮,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倒不是有意逃避,而是她如今对言家人确实无颜相见,尤其是言怀瑾父母二人。
     站在墓碑前的两道身影不知何时离去,陆子虞四处张望了一番,攥着手缓缓来到言怀瑾的墓前。
     她将手中的竹篮搁下,从里头端出来了一小碟子芙蓉酥,和一壶清茶。
     芙蓉酥,他曾经还向她讨要过。
     在大哥殿试之时,他说自己未用了早膳,凑在她这儿拿了一块儿芙蓉酥。明明说是饿了,却拿到芙蓉酥后用帕子给包了起来揣入怀中。
     也不知他最后到底吃了没。
     茶是早早泡好的,沏出来的茶汤色泽明亮,泛着浓郁的栀子花香。
     轻轻一嗅,如沐暖风。
     这不是味苦的武夷肉桂。
     这是四季春...
     上次在暮沧斋,言怀瑾说他喜好四季春茶,陆子虞记下了,只是没想到,这一次二人共饮此茶,会是如此情景。
     陆子虞摘下帷帽,无语凝噎。
     她深深望着那石碑,唇启,唇又阖。
     不知该说些什么为好。
     她满心内疚,可即便说得再多,也挽不回他...
     “贵妃娘娘,这是我家夫人让我交给您的东西。”一道声音沙哑的男声断了陆子虞的惆怅怀惜,“夫人还让我转告您,人各有命,您

第三百七十七章 清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