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0章 再难难得过红军?[1/2页]

重生回到1982开局捡了一野猪 泡杯清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振邦眼睛一亮,他在部队的时候就属于特殊部门,他听他老班长的老班长说过,
     咱们国家有一个比他们还神秘的特殊部门!
     这个部门能人异士辈出,专门探查排除我国潜藏的危机,
     就连当年潜伏在各大城市的敌特网络,都是他们不动声色瓦解的。
     建国后,更是粉碎了无数敌对势力的阴谋诡计!
     不同于刘振邦的激动,陈文武显得有点悲观:“江南,一篇内参真的有用吗?”
     郑江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起身走到窗边,将手指贴在冰凉的玻璃上。
     外头的雨幕中,国营饭店的位置,透出几扇亮着的窗户,像一只只窥视的眼睛。
     他的指甲在玻璃上划出一道水痕,映着闪电的光,宛如一道未愈的伤口。
     郑江南突然开口,声音混着雨声:“文武,你知道红军最难的是哪一年吗?”
     陈文武脱口而出:“1935年!”
     虽然不懂郑江南为啥突然这么问,但身为一个共产党员,那段历史,他怎么会不知道?
     郑江南点点头:“为了拯救华夏民族于危难中,红军这支队伍在革命历程中面临诸多艰难险阻!
     其中长征期间的1935年,可被视为最为困难的一年!”
     刘振邦接过话茬:“这个我很清楚,当年红军面对的,主要有几点困难……”
     郑江南笑了笑,鼓励道:“振邦,你说下去!”
     一开始还在想自己是不是不该插嘴的刘振邦,听到郑江南这么说,立刻备受鼓舞。
     他大方的说道:“第一:首先就是军事压力空前,在1935年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对长征中的红军围追堵截达到白热化程度。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惨重,湘江战役中,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
     此后,常凯申调集大量兵力,在红军前进道路上设下重重关卡,如在金沙江、大渡河等地布置重兵,
     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江河之畔,红军时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军事威胁。
     第二:自然环境极端恶劣!
     1935年,红军遭遇了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挑战。
     从当年5月开始,红军先后穿越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的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强渡大渡河;
     5月至6月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等多座雪山,许多战士因严寒、缺氧和饥饿倒在雪山上;
     8月,红军又踏入荒无人烟、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缺粮少药,泥潭吞噬了众多战士的生命,自然环境带来的非战斗减员严重。
     第三:红军的物资极度匮乏!
     由于常凯申的封锁和长途行军,红军物资供应陷入绝境。
     战士们缺衣少食,弹药匮乏,经常饿着肚子行军打仗,武器装备也难以补充和更新。
     在草地中,红军甚至只能以野菜、皮带充饥,物资的极度匮乏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第四:除了外部原因,党内矛盾突出!
    &nbs

第170章 再难难得过红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