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城市格局中,龙潭区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位于吉林市区东北部,松花江北岸,因龙潭山而得名,幅员面积达1208.9平方公里。全区共辖1乡5镇126个行政村、13个街道38个社区,并下辖2个省级开发区,即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龙潭经济开发区。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诱人的美食文化。
一、乡镇简介
乌拉街满族镇
乌拉街满族镇是龙潭区最具特色的乡镇之一,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它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满族民俗风情浓郁,是典型的满族文化遗存地,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民俗旅游区” 。镇内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保留着浓郁的民族色彩。这里有着名的“三府一寺一条街”,“三府”分别是魁府、后府和萨府 。魁府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副都统王魁福的私邸,王魁福因参与伊犁战役立功受赏,用赏赐金银修建此府邸;后府始建于1880年,是打牲乌拉总管赵云生的私人府邸,因位于东府、前府之后而得名,其占地面积4733平米,是典型的晚清二进四合院,风格和亲王府相同,虽历经风雨,现存的正房和西厢房依旧风韵犹存;萨府始建于1751年,原为打牲乌拉总管所住府邸,后转售给《吉林外记》的编纂者萨英额 。“一寺”指的是清真寺,始建于1692年,由当地回民集资修建,是吉林地区现存最早的清真寺,坐西朝东,主殿为双层庑殿式阁楼,青砖灰瓦,1984年重修后增建琉璃瓦寺门,还保留着康熙御赐碑刻 。“一条街”即乌拉街曾经的十字街,留存有不少清代民居建筑,部分至今仍有人居住 。在产业发展上,乌拉街满族镇重点发展农业、工业、文旅业三产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缸窑镇
缸窑镇历史悠久,其陶瓷制作工艺源远流长。这里拥有丰富的粘土矿资源,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镇内有众多陶瓷生产企业和手工作坊,生产的陶瓷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以质地优良、工艺精湛而闻名。除了陶瓷产业,缸窑镇的农业也颇具特色,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同时还发展了一些特色养殖项目。在文化方面,缸窑镇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每年特定时节举办的庙会,吸引着周边居民前来参与,热闹非凡。
江密峰镇
江密峰镇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美丽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是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镇内的夹信子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成果显着,首届“吉林·龙潭2024年特色村BA巅峰对决”篮球赛决赛就在此举行,吸引了全区8个乡镇(辖村街道)参赛队伍,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还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江密峰镇的农业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所产的水果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此外,江密峰镇交通便利,为其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口钦满族镇
大口钦满族镇的名字颇具特色,“口钦”是满语“口切”的谐音,意为蝌蚪。其历史可追溯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时为桦树村筹备处,解放后迁至大口钦,隶属永吉县,1986年撤乡设镇,1988年更名为大口钦满族镇,2000年划归龙潭区管辖 。这里的满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大口钦满族镇的工业以建材产业为主,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生产水泥、石材等建筑材料。同时,农业也在稳步发展,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镇内的大口钦火车站始建于1966年,过去曾是四等站建置,是龙潭区重要的客货运输集散地,不过随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逐渐削弱,现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车务段管辖,为乘降所 。
金珠镇
金珠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是重要的林业产区,木材资源丰富。同时,金珠镇还发展了特色农业,如种植蓝莓、草莓等水果,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体验。镇内的工业以小型加工企业为主,涉及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领域。在民俗文化方面,金珠镇的满族文化和民俗活动也十分丰富,村民们传承着传统的满族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江北乡
江北乡紧邻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它是龙潭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为市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江北乡还拥有一些工业企业,涵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在旅游方面,江北乡有江北公园,公园以水景为主,水清澈见底,绿树成荫,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此外,江北乡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些农家乐,让游客可以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家美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及历史人物
龙潭区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栖息,虞至周秦时期均属肃慎族活动地区 。东汉末期,龙潭地域属东扶余国管辖。公元410年,高句丽灭东扶余国,建置龙潭山城。此后,宋、辽、金政权并立时期,龙潭地域为辽东京道涑州境。公元1115年,女真族灭辽朝建立金朝,龙潭地域为金朝上京路会宁府辖地。公元1271年,元朝取代南宋统治中原,龙潭地域为辽阳行省开元路平府境地。清朝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7年1月12日)吉林乌拉设永吉州,龙潭地域属永吉州管辖。1929年龙潭地域属永吉县第十区大屯村。1942年,吉林增设白山、江南、江北、龙潭、兴隆5个区,龙潭区的建制逐步形成 。1948年3月9日,正式设置龙潭区,此后在1949年10月曾撤销,辖区分别划归江南、江北两区,1950年8月恢复龙潭区建制,称第四区人民政府,历经多次名称和体制变更,1980年11月改称龙潭区人民政府并延续至今 。
在历史的长河中,龙潭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虽然难以一一详述,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龙潭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领域,有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满族文化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深入研究满族的历史、语言、民俗等,通过着书立说、艺术创作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满族文化。在经济领域,有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拼搏精神,创办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龙潭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必游景点
龙潭山公园
龙潭山公园是一座以森林景观为主的山地公园,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森林公园之一 。这里开发出春花、夏荫、秋叶、冬雪四大自然景观。春季,山上的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漫山遍野一片绚烂;夏季,茂密的森林形成天然的避暑胜地,漫步其中,凉爽宜人;秋季,树叶变得五彩斑斓,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林,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公园内的龙潭山山城历史悠久,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46年,这里是夫余国前期都城所在地,夫余国在此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统治阶层包括国君、诸加和豪民,有独特的法律、习俗和军事制度 。高句丽王朝至广开土王时代(391年 412年),沿用龙潭山山城并建造军事城堡,山城内的“水牢”“旱牢”等建筑被认为是这一时期为储备军需物资所建 。渤海国、辽、金时期,龙潭山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虽没有大规模建设,但一直有人居住和使用,是当时东北地区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道 。明清时期,龙潭山成为扈伦四部的乌拉部卫城,是努尔哈赤攻打乌拉部时打下的第一座城池。清朝时,龙潭山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乾隆皇帝东巡吉林时,曾游览龙凤寺祭祀龙潭,并封一棵黄婆罗树为“神树” 。如今,游客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龙潭区的美丽景色,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1961年龙潭山城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雾凇岛
雾凇岛是欣赏吉林雾凇的绝佳地点,这里的雾凇奇美壮观,天下闻名 。每到冬季,松花江水在低温条件下蒸发,水汽遇冷凝华,在树枝等物体上形成洁白晶莹的雾凇景观。整个岛屿银装素裹,宛如仙境。岛上的韩屯是观赏雾凇的热门地点,村民们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雾凇之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游客可以在这里早起观赏日出时分的雾凇,阳光洒在洁白的雾凇上,熠熠生辉,美不胜收。此外,还可以体验乘坐马拉爬犁等东北特色的冬季娱乐项目,感受独特的东北风情。
江北公园
江北公园位于江北乡,以水景为主要特色。公园内的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十分清幽。这里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湖边散步、垂钓,享受宁静的时光。公园内还设有一些游乐设施,适合孩子们游玩。在夏季,公园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花卉展览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龙潭区南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南天门上为平台,曾发现过红色绳纹瓦,当为山城角楼建筑,登临此处,松花江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
北纬44度金珠花海景区
北纬44度金珠花海景区以花卉景观为主,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各种花卉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夏天,花海绿意盎然,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花朵依然盛开,与周边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冬天,虽然花卉凋谢,但景区会举办一些冰雪活动,如冰雪乐园等,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美丽的花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能参与一些亲子活动、摄影活动等,留下美好的回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古刹、寺庙、道观
龙凤寺
龙凤寺位于龙潭山公园内,历史悠久。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供奉着佛像,香火旺盛。每逢佛教节日,都会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第3章 吉林市《龙潭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