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个时期,只要是和“创业”沾上一点儿边,无论是银行借贷,还是圈地建厂,都是特事特办,一路绿灯。
于是那些人就以“改革致富带头人”的身份,乘着时代的东风,在县城郊区和各个乡镇上,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XX工厂”和“XX加工厂”。
这些厂子在当时,是县乡办企业的一面旗帜,每个厂院里,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有相当一部分厂长,都是那一个时期东洪县的致富模范,企业标兵,县人大代表……
甚至还有个别人,曾当选为市里的人大代表。
那些年,西装革履的厂长经理随处可见。
他们用摩丝喷出来的发型纹丝不乱,腋下夹着公文包,有的身后还跟着打扮时髦的女秘书。
地是国家的,贷款不用还,他们只信奉一个信条: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白得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至于那些厂子真实的效益,谁知道呢!
这些厂子活跃了一些年,无一例外,陆陆续续宣告了破产。
如今这些厂子早就人去楼空,那些个光鲜体面的厂长总经理,大部分已至耄耋之年。
不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占便宜,就是缠绵病榻,全然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
不过那些破败的厂房,也没有什么部门收回,好像成了他们子孙后代的私有财产。
有的租出去给别人当了仓库,有的租给了在县城里做生意的人,成了他们的临时住所。
有的则是直接一次性卖给了需要的人。
靠着上一辈栽下的大树,乘着收租金或卖地皮的凉。
钟蓝瓷砖城旁边的地毯厂,如今被人买下来,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酒店。
不远处的一个编织厂,也被人租下,加以装修,成了一个集各种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
晚晴给钟文涛打过电话,才知道他已经去了广州。
和他说了想暂时住在瓷砖城后院里之后,钟文涛说,院子里还有五六间空房子,让她挑一间好点的住。
瓷砖城里,以前只有钟文涛雇的一个装卸瓷砖的男人,住在院子里,晚上还兼了保安的职。
钟雪健和钟磊如今在瓷砖城上班,都在院子里住,钟雪健还把红歌和孩子都接了过来。
再加上钟晚晴和芮儿,以前空寂的大院子里,立时热闹了起来。
李停只从大年初二夜里躺到初六。
这期间她不但没吃一口饭,甚至连水都不喝一口。
钟文松看她不像在怄气,倒像是在绝食,不由也担心起来。
于是在初六早上,不顾她的反对,用手捏着她的下颌,另一只手端起半碗温水,硬要往她嘴里灌。
葛雪娇和康家合就是在这个时候来的。
他们夫妻俩是骑着摩托车来的,就是上次在葛长锋家,钟文松见到的葛雪娇骑的那辆红色摩托车。
崭新的摩托车在这个年代,就像二三十年前的自行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葛雪娇手里提了两件火腿肠,摩托车把手上还挂了两提牛奶。
作为一个来看姨妈的外甥女
第218章 不像在怄气,倒像是绝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