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清了清嗓子,板着脸道:“妖猴,念你并非故意,且将金箍棒收回,朕便恕你无罪……顺便,赏朕两笼汤包。”
汉子闻言,咧开嘴笑了,伸手在金箍棒上拍了拍:“早说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金箍棒像是听懂了,“唰”地缩回原状,变成金针钻进他耳朵里。天顶的裂口也开始慢慢愈合,碎云掉得越来越慢,最后变成几片柳絮似的云絮,飘落在倒塌的墙垣上。天兵天将们面面相觑,手里的兵器都松了劲。
我这才反应过来,慌忙从灶台底下摸出备用的蒸笼:“还有还有!茉莉流心饺、莲蓉水晶包、翡翠素蒸饺都有!各位仙长要不要尝尝?”
玉帝眼睛一亮,竟从裂口里飘了下来,落在八仙桌上——那桌子被他一压,“吱呀”响了声,却还是没塌。他拿起筷子夹了个蟹黄汤包,小心翼翼地咬了口,鲜美的汤汁顺着嘴角流下来,慌忙用袖子去擦,脸上却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笑:“嗯……比御膳房的好吃。”
李天王和天兵天将们见玉帝都动了筷子,也顾不上体面,纷纷围过来。有个天兵直接用长矛串起个水晶包,吃得满嘴流油;还有个天将把头盔摘下来当碗,盛了十几个素蒸饺,边吃边说:“早听说云栈洞的饺子绝,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唐僧也忘了刚才的惊吓,帮我给众仙分醋碟:“这个姜丝醋配蟹黄包最好,解腻。”
汉子则蹲在桌边,和几个年轻的天兵抢最后一笼流心饺,嘴里还嘟囔:“这是俺老孙先看见的!”
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又荒诞又温暖。倒塌的墙垣外,天马在啃刚长出来的嫩草;灶台上,老君留下的擀面棍还在微微发烫;玉帝和李天王坐在破砖头上,为最后一个汤包争得面红耳赤。原来天上的神仙,也和凡间的食客一样,会为一口吃食抢来抢去,会被烟火气里的滋味打动。
等众仙吃得差不多了,玉帝抹了抹嘴,指着倒塌的铺子说:“小施主,你这铺子虽破了,却有灵性。朕赐你块牌匾,就叫‘破天之铺,以后三界神仙来此,皆可赊账。”说着从袖里摸出块金匾,上面的字金光闪闪,刚一落地就自己钉在了残存的门楣上。
李天王也凑过来说:“我再派些天兵给你修铺子,用南天门的琉璃砖,保证比以前结实。”
汉子跳起来:“俺老孙也帮忙!叫上八戒沙僧,给你打口万年玄铁的灶台!”
唐僧笑着摇头:“还是用寻常的泥土吧,烟火气足些,饺子才好吃。”
后来,云栈洞的“破天之铺”真的修起来了。南天门的琉璃砖砌的墙,照得铺子里亮堂堂的;万年玄铁的灶台,烧多少柴都不烫手;玉帝赐的金匾挂在门楣上,老远就能看见金光。可我还是用寻常的麦粉揉面,用后山的泉水和面,因为唐僧说,烟火气足些才好吃。
每日天不亮,就有神仙来敲门。太白金星爱喝刚沏的茉莉茶,总说配流心饺最妙;托塔李天王每次来都要打包十笼蟹黄包,说是给家里的哪吒当点心;甚至连王母娘娘都偷偷来过,穿着便服,吃完一笼翡翠饺,留下支玉簪当饭钱。
那根枣木擀面棍依旧立在灶台上,棍身上的金纹越来越亮。有时我揉面累了,就摸着棍身问:“老君,您当初是不是早就料到了?”
棍身上会浮出几行小字:“天道无常,唯烟火气永恒。”
我这才明白,那天金箍棒撑破天,或许真的是天意。不是为了让玉帝还酒钱,也不是为了让神仙们来吃饺子,而是为了告诉三界——最动人的神迹,从来不在琼楼玉宇里,而在这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在师徒分食一笼饺子的暖意里,在每个为一口热乎饭奔波的寻常日子里。
如今,“破天之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我雇了山神来帮忙摘茉莉,还请了土地公来照看灶台。每日里,仙乐和吆喝声混在一起,金箍棒偶尔会从悟空耳朵里溜出来,变成根小铁棍帮我搅馅;唐僧总坐在窗边念经,可念着念着,就会被饺子香勾得转过头来;连八戒都常来蹭饭,每次都要吃够二十笼才肯走。
天顶的裂口早就长好了,可路过的神仙总会特意从云栈洞上空绕一圈,闻闻下面飘上来的香气。有人说,这香气里藏着比蟠桃更灵验的仙药,能让人忘了烦恼;也有人说,这铺子里藏着比真经更珍贵的道理,能让人懂得慈悲。
而我觉得,这不过是间寻常的饺子铺。只是来过这里的神仙都知道,灶台上那根擀面棍里,藏着整个洪荒最温柔的秘密——天会破,地会裂,可只要还有人在揉面、蒸饺、等着食客来尝一口热乎的,这三界就永远有念想,永远有暖意。
喜欢。
第684章 破天之铺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