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曹化淳和王德化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与感激,赶忙磕头谢恩,缓缓站起身来,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朱有建目光深邃,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清楚,大明如今的状况,早已是千疮百孔,连根都烂透了。
那些所谓的大明子孙,一个个端着皇家的金饭碗,本应是最忠诚于大明、最不可能出卖国家利益的人。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晋商能够顺利与关外的后金搭上关系,其中的缘由暂且不论,但那些大量流出关外的盐、铁和火药,绝不可能轻易落在普通商户手中。
他深知,各卫所府镇对于火器药量都有着严格的记录,想要从中获取大量火药绝非易事。
而藩王府则不同,藩王手中握有盐引,在获取盐方面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
若不是有大量的盐流向关外,那些贩卖私盐的盐帮又怎会穷得几乎活不下去?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本该属于国内的盐,大量地流到了关外,使得国内的盐业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想到这里,朱有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和无奈,他暗自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彻查此事,揪出那些出卖大明利益的蛀虫,重振大明的威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也明白,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长计议,一步一步地来。
朱有建心中满是悲凉,连藩王这样有着皇家血脉、本应拱卫大明江山的人都开始卖国求财,又怎能指望其他人对大明忠心耿耿呢?
基于这样的认知,他根本没有治罪番子们的想法。毕竟这些年来,那些派往大同、宣府、密云等地的监军,他已经暗中处决,以此来清理内部的腐败与背叛。
至于骆养性以及锦衣卫系统,他心中也有了盘算,想着日后寻个合适的机会,将其权力进行分化、剥离出去就是。
想到这里,朱有建看向曹化淳,沉声道:
“化淳,把那密旨拿出来吧,这东西留着终究是个隐患,还是得销毁。”
说话间,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峻,又用眼神示意着在场的众人,仿佛在问:可明白朕的意思了?
曹化淳、高起潜、王承恩和王德化四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对朱有建的敬佩。
他们心中暗自感慨,自家主子心思如此缜密,原来早就把这些事情看得明明白白,难怪之前会有那些安排和决策呢。
曹化淳不敢耽搁,赶忙从怀中掏出那道密旨,双手呈上。
朱有建接过密旨,微微颔首,然后走到烛火旁,将密旨凑近火焰。
看着那纸张在火焰中逐渐被吞噬,化为灰烬,朱有建心中五味杂陈,既有着对过去一些秘密被销毁的释然,又有着对大明未来前路未卜的担忧。
众人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谁也没有说话,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但在他们心中,对皇帝的信任和追随却愈发坚定,暗暗下定决心,要辅佐主子,尽力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
朱有建心中明白,自己在帝王权术方面或许并不精通,既然如此,那就另辟蹊径,把事情搞得神秘莫测些,说不定也能达到掌控属下的目的。
他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入,只能凭借着一些模糊的印象,朝着可能的方向去猜测和推断。
就拿晋商来说吧,他深知晋商虽然看似势力庞大,但单凭他们自身的能力,想要在与关外的交易中如此肆无忌惮,必然有着庞大的关系网和强有力的保护伞。
在他看来,既然如此,那就把那些有可能牵涉其中的人物统统清除掉,一了百了。
而且晋豫地区藩王过于集中,这些藩王占据着大片土地和资源,导致好好的中原地区,朝廷却无法有效地征收赋税,国家财政捉襟见肘。
喜欢。
第195章 巨财入宫,初论功勋(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