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7章 我的艺术我的电台——浪潮中的声音革命[1/2页]

冰阳之歌 河子文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电台声音艺术梦想。
     ——题记
     黄河的浊浪在暴雨中掀起三丈高的怒涛,草儿蜷缩在漏雨的土坯房里,将最后一本用麻绳装订的《播音教程》护在怀中。窗外的闪电照亮他沾满泥浆的脸庞,这个被生活压弯脊梁的年轻人,却在轰隆雷声中握紧了拳头——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与电台里传来的新闻播报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那是1993年的深秋,草儿在县城废品站偶然翻到一台老式晶体管收音机。当电流声中突然蹦出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声音时,他蹲在满地碎纸屑里,像发现了新大陆般浑身发抖。此后每个深夜,他都会把收音机贴在耳边,用炭笔在旧报纸上反复描摹播音员的咬字节奏,连母亲唤他吃晚饭的声音都充耳不闻。
     34;这孩子魔怔了!34;村里人的议论声像野草般疯长。但草儿充耳不闻,他开始用废弃的月饼盒制作简易话筒,把装满谷糠的麻袋堆成隔音墙。在某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他对着空荡荡的谷仓朗诵起《黄河颂》,声音在梁间激荡,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那一刻,他仿佛看到无数双眼睛透过电波,正与他共享这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转机出现在县文化馆举办的朗诵比赛上。草儿穿着打补丁的中山装,攥着用麻绳捆扎的诗集走上台。当34;风在吼,马在叫34;的诗句从他口中迸发时,台下原本交头接耳的观众突然安静下来。他的声音里带着黄河水的雄浑,混着土地的质朴,评委席上的文化馆馆长推了推眼镜,在本子上重重写下34;天才34;二字。
     这次比赛让草儿获得了县广播站三个月的实习机会。他像海绵般吸收着专业知识,每天最早到岗擦拭设备,最晚离开研究节目编排。当他制作的第一期《乡土故事》播出时,正逢农忙时节,田间劳作的乡亲们纷纷停下手中的锄头,惊讶地听着熟悉的乡音从收音机里流淌而出。有位老阿婆特意走了十里路,只为告诉他:34;娃,你念的《孟姜女》,比我年轻时听的皮影戏还勾魂!34;
     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无情转动。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广播站面临撤并,草儿的34;播音梦34;再次破碎。深夜的黄河滩上,他抱着自己制作的播音稿,看着纸页被江风撕成碎片。就在这时,一封来自大河市的信改变了一切——

第287章 我的艺术我的电台——浪潮中的声音革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