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抖音平台看到一个现象,甘肃生活玉米和土豆吃得姑娘泪汪汪,心中默念情哥哥呀您在何方……
——题记
在广袤无垠的甘肃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它如同被岁月遗忘的角落,静静地安卧在群山环抱之中。这里,土地贫瘠,沟壑纵横,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写满了艰辛与沧桑。然而,就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却孕育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以及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晓兰,便是这个小山村的女儿。她生得眉清目秀,眼眸中透着一股灵动与倔强。命运却对她格外残忍,自幼父母双亡,仅留下她与年迈体弱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如同巨石般压在晓兰柔弱的肩头,但她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奶奶和家庭的责任。
每天,当第一缕晨曦还未照亮天际,晓兰便已悄然起身。她轻手轻脚地走出那间破旧的土坯房,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中的奶奶。此时的山村,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夜的宁静。晓兰提着竹篮,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田间地头。她的身影在朦胧的夜色中显得那样单薄,却又那样充满力量。
来到田间,晓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仔细地为玉米和土豆施肥、浇水、除草,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她对生活的期盼。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在晓兰的精心照料下,玉米和土豆却长得格外茁壮。看着那一片片嫩绿的玉米苗和土豆秧,晓兰的心中涌起一丝欣慰。然而,这份欣慰中却又夹杂着无尽的苦涩。因为她知道,这些玉米和土豆虽然能够填饱她们祖孙俩的肚子,却无法改变她们贫困的生活现状。
晓兰有一个青梅竹马的亲哥哥,名叫阿强。他们从小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玩耍、成长,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阿强性格坚毅,心怀大志,他不甘心一辈子困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也为了给晓兰一个美好的未来,几年前,阿强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前往城里打工的道路。
自从阿强离开后,晓兰的生活变得更加孤独和寂寞。每当夜幕降临,晓兰便会坐在院子里,望着那深邃的夜空,心中思念着远方的阿强。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阿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她心中的黑暗。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晓兰和阿强一起在田间劳作。劳作之余,他们坐在田埂上休息。阿强从地里掰下几根鲜嫩的玉米,用随身携带的火柴点燃了一堆干草,将玉米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弥漫着玉米的香甜气息。晓兰看着阿强那专注的神情,心中充满了幸福。他们一边吃着烤玉米,一边畅谈着未来的梦想。阿强对晓兰说:“等我赚够了钱,就回来娶你,让你过上好日子,再也不用吃这玉米和土豆了。”晓兰听了,脸上泛起了红晕,她羞涩地低下头,轻声说道:“我不在乎吃什么,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好。”
如今,这些美好的回忆只能在晓兰的梦中重现。每当她吃着玉米和土豆时,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她常常默默地流泪,心中默念着:“情哥哥呀,您在何方?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不知道阿强在城里的生活究竟如何,是否一切顺利,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种无尽的牵挂和担忧,如同藤蔓一般缠绕在晓兰的心头,让她无法释怀。
日子一天天过去,晓兰在思念和劳作中逐渐憔悴。她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眼神中充满了忧伤和迷茫。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击垮她的意志,她依然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照顾着年迈的奶奶。
有一天,晓兰像往常一样在玉米地里劳作。突然,她听到一阵微弱的鸟鸣声,声音中透着一丝痛苦和绝望。晓兰顺着声音的方向寻找过去,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的翅膀被折断,鲜血染红了它的羽毛,躺在地上不停地挣扎着。晓兰心疼极了,她小心翼翼地将小鸟捧在手里,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晓兰立刻为小鸟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她用布条轻轻地缠住小鸟受伤的翅膀,然后用温水为它清洗伤口。晓兰还从自己的口粮中拿出一些玉米和土豆,细心地喂给小鸟吃。在晓兰的精心照顾下,小鸟的伤势逐渐好转。它开始在院子里蹦蹦跳跳,偶尔还会飞到晓兰的肩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晓兰表达着感激之情。
晓兰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飞飞”,飞飞的到来给晓兰的生活带来了一丝生机和乐趣。她不再感到那么孤独,因为她有了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伙伴。每当晓兰思念阿强的时候,她就会对着飞飞诉说自己的心里话。飞飞似乎能够听懂晓兰的话,它会静静地站在晓兰的肩头,用小脑袋蹭蹭晓兰的脸,仿佛在安慰她。
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因为飞飞的到来而减少。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常常卧病在床。晓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奶奶,同时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她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家里的粮食也因为奶奶的病情和晓兰的过度劳累而越来越少,晓兰不得不更加节省。有时候,她一天只能吃一顿玉米和土豆,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依然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
第225章 甘肃女子心中默念情哥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