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章 行走大西北[1/2页]

冰阳之歌 河子文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97年,春天。
     我和同村的老四一同去新疆,当我踏上从郑州发往大西北列车时,我的心儿久久不能平静。
     去新疆是我上中学时的一个梦想,去大西北圆我的少年梦。
     行走的路上,从车窗往外看,戈壁滩的空旷,草木稀少的荒凉景象,还有黄土高原雨水冲刷的道道痕迹都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一位电台的记者,一个草根作家,顿时为大自然的奇特风景和原本本的地质形象而大发感叹!
     好美好美的景色!
     好怪好怪的广袤无垠的戈壁滩!
     在我来到了新疆兵团,在农场连队安营扎寨,开始了我的西北探索之旅……
     这儿的环境,厂矿企业很少,最显眼的就是开荒种棉花……
     在新疆兵团的日子,我走访了兵团机关和种地的连队职工。
     今天回忆起来,让我难忘的是当时的《奎屯晨报》社和农七师130团宣传科,还有连队的一些职工们。
     永远不能忘记老二、老四和老五三兄弟以及他们的家人,他们在兵团安家落户,对我的照顾和款待。
     永远不能忘记连队文教马大姐给我的帮助和照顾,她的热情好客,她慈善温和……
     在兵团的日子就像天山上的雪莲一样,让人敬佩和牵挂……
     如今的他们都生活得很好,他们的儿女都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有了自己的工作……
     难忘新疆,难忘兵团,难忘红柳绿柳,难忘天山和雪莲……
     有情有爱有牵挂和思恋……
     ——题记
     《行走大西北》
     1997年的春天,仿佛带着一种特殊的魔力,撩拨着我心底那根向往远方的弦。我和同村的老四怀揣着憧憬与期待,一同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当我的双脚迈进从郑州发往大西北的列车车厢时,心脏就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那“怦怦”的声音,仿佛是我内心激动情绪的呐喊,久久不能平静。
     去新疆,那可是我上中学时就种下的梦想种子啊。年少时,在课本上、在别人的讲述中,大西北那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那里有不同于家乡的风土人情,有无边无际的旷野,还有那似乎能装下所有故事的苍穹。如今,我终于要去圆这个少年梦了,心中满是按捺不住的雀跃。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一帧帧切换。起初,还是熟悉的中原大地景象,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错落有致的村庄,透着浓浓的烟火气。可随着列车不断西行,景色渐渐变得陌生而又震撼起来。当戈壁滩那空旷无垠的模样出现在眼前时,我整个人都被惊呆了。目之所及,尽是一片荒芜,草木稀少得可怜,只有那或大或小的石块零零散散地铺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戈壁的风,裹挟着细沙,呼啸而过,打在车窗上沙沙作响,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粗犷乐章。偶尔能看到几株耐旱的骆驼刺,顽强地扎根在沙石之中,以一种坚韧的姿态展示着生命的不屈,它们是这荒凉戈壁上为数不多的绿色点缀,虽渺小却格外醒目。
     再看那黄土高原,雨水冲刷出的一道道痕迹,像是大地裸露在外的筋骨,彰显着自然力量的雄浑与无情。那一道道沟壑纵横交错,如同岁月刻下的深深皱纹,记录着这片土地历经的风雨变迁。高原上的窑洞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有的窑洞前还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干辣椒,在一片土黄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鲜艳,彰显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期盼。
     我,作为一名电台的记者,平日里习惯了用声音去记录世间百态,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用文字描绘生活的草根作家,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大发感叹。这大自然的奇特风景,这原原本本不加修饰的地质形象,有着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好美好美的景色!”我忍不住轻声呢喃,那广袤无垠的戈壁滩,看似单调荒凉,却又透着一种别样的怪诞与壮阔,让人越看越着迷,越看越觉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此令人敬畏。
     经过漫长的旅途,我终于来到了新疆兵团。在农场连队安营扎寨后,我的西北探索之旅算是正式拉开了帷幕。这里的环境和我之前生活的地方截然不同,厂矿企业寥寥无几,放眼望去,最显眼的就是那一片片等待开垦或是已经种上棉花的土地。棉花,对于这片土地来说,似乎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像是兵团人辛勤劳作、扎根边疆的象征。
     在新疆兵团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又感慨万千。我走访了兵团机关,那里的工作人员身上有着一种严谨又质朴的气质,他们肩负着管理和建设兵团的重任,热情地向我介绍兵团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听着他们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画面,心中满是敬佩。
     而那些在连队里种地的职工们,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每天迎着朝阳出门,伴着晚霞而归,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但眼神里却始终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我跟着他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看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农具,精心照料着每一株棉花苗。在这里,种地可不像我想象中那般简单,从春播时的精细播种,到灌溉时那一套独特的水利调配,再到采摘时节的忙碌有序,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兵团人世代传承的智慧和勤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职工们劳作之余,总会在连队的大榆树下聚在一起。男人们抽着自制的莫合烟,那烟雾缭绕中,谈天说地,时而争论着今年棉花的收成预估,时而回忆起过去那些艰苦却又充满热血的岁月;女人们则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分享着家里的琐事,谁家的孩子又长高了,谁家的母鸡下蛋多了,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连队的土坯房上,给整个连队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这时,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伴随着阵阵饭香,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兵团生活独特的温馨画面。
     说到这饭香,可不得不提大西北的特色美食,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藏着一段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就拿羊肉泡馍来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还未得志时,生活穷困潦倒,流落长安街头。一日,他饥寒交迫,囊中羞涩,只闻到一家店铺飘出阵阵香气,原来是煮羊肉的味道,

第62章 行走大西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