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章 民族共融,古韵新风[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阿依夏也抓住机会开口:“既然我们组成了议事会,那我也提个建议。我想设立一个‘文化保护专组,专门负责对接手艺人,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很多匠人靠手工吃饭,但现在订单越来越少,年轻人又不愿学。我们需要一个长期支持机制。”
     林砚听得认真,点点头:“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培训、宣传和市场对接。谁愿意牵头这项工作?”
     “我来。”阿依夏毫不犹豫地举手,“如果没人愿意做,我就一个人扛到底。”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纷纷表态支持。
     最终,议事会一致通过设立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并由阿依夏担任首任组长。
     “我们可以做联名产品。”努尔江忽然插话,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意,“比如和民宿合作,推出带有非遗元素的定制床品、装饰画。既能展示手艺,又能卖出去。”
     这句话引起不少人兴趣,但也有人皱眉。
     林砚没立刻回应,只是将这个提议记在本子上。
     商业化和传统的平衡,是最难把握的一根线。
     会议最后一项议程,是关于监督机制的确立。
     乌拉音沉声道:“为了防止权力集中,我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督委员会,由非议事会成员组成,负责审核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
     刘淑兰当场表示愿意担任召集人:“我退休前教了一辈子书,现在正好用上这双眼睛。”
     这一提议迅速获得居民认可。
     大家都明白,光靠信任远远不够,必须有一套制度保障公平公正。
     会议结束时,已是傍晚。
     林砚送走最后几位参会人员,独自站在茶馆门前。
     “你觉得这样就能让大家心服口服了吗?”阿依夏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试探。
     林砚笑了笑,眼神落在远处正在修缮的老墙。
     “不是让他们心服口服,是给他们一个说话的地方。”
     阿依夏沉默片刻,忽然问:“那你心里真的接受努尔江吗?”
     林砚没立刻回答。
     他当然知道努尔江的能力,也知道这个人背后隐藏的野心。
     但眼下,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理想主义者,还需要能推动变革的力量。
     “先看看吧。”他低声说,“只要他做的事对大家有利,我就不会拦着他。”
     议事会成立后的第二天清晨,努尔江便递来了他的首份提案。
     “民俗主题民宿区?”林砚坐在木椅上,手中翻阅着那份写得颇为工整的建议书,眉头微微皱起。
     他抬头望向坐在对面的努尔江,后者正靠在墙上,脸上挂着那抹自信又带点挑衅的笑容。
     “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咱们不能总守着过去的老东西,得让它们‘活起来,变成钱。”
     “但你这份方案里没有提到如何保护原建筑风貌。”林砚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我们不是反对开发,而是反对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的开发。”
     阿依夏也站起身来,神情激动:“我父亲织了一辈子绸子,每一寸都浸着心血。可你知道吗?有些地方为了搞旅游,直接把老织机搬进景区当摆设,连技艺都不教了!”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
     乌拉音沉吟片刻,开口道:“我支持否决。喀什不是迪士尼乐园,不能用模板化的‘民俗去替代真实的生活。”
     刘淑兰轻轻点头:“我们要的是活态传承,不是表演式旅游。”
     表决结果很快出来——提案被驳回。
     努尔江脸色微沉,但并未发作。
     他缓缓

第90章 民族共融,古韵新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