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如鹅毛般的五个字,让承明帝呼吸微顿。
“大胆!竟敢直视圣上!谁给你的胆子......”
康公公发觉尚榆晚的不敬,张嘴斥驳,承明帝抬手,示意他闭嘴。
面对承明帝的命令,康公公当即就消了声。
銮阳殿上静默须臾,承明帝再次开口。
“你家在何方?父母可还健在?可有兄弟姐妹?”
尚榆晚又重新低下头去,但脊背挺得笔直,“草臣无家可归,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
“难怪你能得序儿的赏识。”承明帝眉眼温和,看起来毫无异样,“在民间摸爬滚打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
尚榆晚的头更低了些,“草臣愚钝,不敢居功。鲁州城,燕门城,及蔡霞镇之事,功劳最大者,当属公主殿下。”
承明帝一听,眼角的皱纹深了些许。
“你不是序儿的谋士吗?怎得帮着顾儿说话?莫非是顾儿给了你什么好处不成?”
“公主殿下宅心仁厚,草臣不敢胁功要赏。”尚榆晚一板一眼的回应承明帝的打趣。
“嗯......那你说说,公主殿下想要封王参政,你意下如何?”
尚榆晚看了一眼萧清顾,收回目光,道:“草臣所说字句毫无可用之处,关键还是要看公主殿下,能否给天下一个接纳她的理由。”
想要成为大虞史上第一个能封王参政的公主,光靠他人的拥护可完全不够。
承明帝眼底闪过一丝赞赏,看向萧清顾。
“顾儿,今夜是你们的庆功宴,四书五经兵书谋略那些,父皇也就不考你了。父皇且问你,为何想要封王参政?”
承明帝问的,是萧清顾的初心。
萧清顾先是朝着承明帝行了一礼,而后转身看向被袁玑按了穴位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的百里蒲。
她长睫颤了颤,目光转向袁玑。
“袁中丞可知前年米价几何?”
袁玑很快反应过来,道:“前年粮食丰收,每斗米七到八文,每石七十到八十文。”
大虞米价一直都较为稳定,袁玑在御史台里从未听到过米价有问题的消息,萧清顾问这个做什么?
萧清顾苦笑一声。
“可是啕吁镇及其附近村庄的米价,一斗就高达十文,每石更是高涨到一百到一百二十文。”
......啕吁镇?
袁玑皱起眉头。啕吁镇是哪儿?
虽说原计划里萧清顾会问他点东西,但啕吁镇这地方还真没听说过。
尚榆晚和萧清序也有些愣住。
他们当时和萧清顾商量过,要拿些朝廷官员不了解的消息镇一镇场子,却没料到萧清顾搬出来一个不问其名的小镇子出来。
承明帝眉眼间的神色微微一变,什么话也没说。
“......”萧清顾默了默,“啕吁镇前年米价高涨,此事是儿臣偶然发现有人在粮食丰收季之后逃荒,才找过去的。”
“啕吁镇有户人家,姓邓。因为粮食丰收,米价有所降低,邓家买断了啕吁镇及其附近所有的米粮,还强买了不少。”
“啕吁镇和附近的村子与外界联系不多,通向婠城的路也只有一条。邓家就堵了那条路,逼迫百姓从邓家手里花更多的银钱买回粮食。”
銮阳殿静默了片刻,袁玑顺势问道:“啕吁镇的人出不来,婠城的城主就没有半分察觉?”
萧清顾道:“高家和婠城城主是近亲,蛇鼠一窝。”
如此一来,啕吁镇的百姓自然无法得救。
“那时,儿臣手上什么也没有。”萧清顾看向承明帝,“儿臣只是一个公主,还是一个隐瞒了身份的公主,什么都做不到。”
“儿臣写信回京,求父皇帮儿臣,此事才得以解决。因为朝中都在为丰收庆贺,便也没有声张。”
“鲁州城,燕门城,蔡霞镇......这些,若不是有人帮儿臣,儿臣也不可能救得出那些人。”
&n
第一百四十九章 已识乾坤,犹怜草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