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东微笑着解释道,“所有规章制度均由我和周宇共同商定——允许自由使用资源,但需每月提交详细报告。
若连续三个月无实质性进展,则会被劝离。”
这种机制让团队始终保持紧迫感,同时也确保了优厚待遇得以保留。
“相比我的工厂,你们的做法确实更有效率。”
潘总坦言,“有些人只顾混日子,毫无进取心。
常规轻声补充道:“适度的压力往往能激发潜力。”
即便在电懋公司,他也采取了一些类似管理方式,只是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调整,毕竟两者性质差异巨大,不能简单复制。
常规在电懋公司推行了一项创新制度:每月评选优秀员工并给予奖励,同时对全勤员工提供额外激励。
这些举措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独特。
潘总对此表示赞赏,并决定效仿。
尽管实验室的工作繁忙且无特别展示内容,潘总仍请求参观他们的新项目。
出乎意料的是,常规爽快地同意了。
随后,林耀东带领潘总前往周宇负责的实验区。
周宇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向潘总介绍了当前的研究方向——一种便携式电池的研发工作。
潘总对苏总的亲自接待深感荣幸,而周宇则坦然解释了因实验忙碌未能亲自迎接的情况。
周宇原本打算优化监控设备,但遇到瓶颈后选择暂时搁置该项目。
“最近我发现之前研发的电话存在重大问题,主要是电池续航极差。
”他解释道,“电池不仅充电速度慢,外出使用时往往一天就耗尽电量,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
常规立刻明白过来,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充电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这想法挺难实现的。
”常规感叹,因为提升电话续航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而要设计一款便捷高效的充电设备,对现在的周宇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周宇却信心满满:“虽然困难,但我已经找到一些思路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此时有外人在场,常规没有继续追问细节。
然而,他观察到团队成员都在专注自己的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
从他们严谨记录实验数据的态度来看,这并非一时冲动之举。
“苏总,您尽管放心,周宇这孩子聪明得很。
”林耀东在一旁附和,“有些难题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但他总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听到这话,常规安心地点点头。
“你们的科研中心果然名不虚传,是全香江最领先的机构之一。
”潘总在一旁惊叹不已。
但常规笑着回应:“潘总过誉了,没那么夸张。
”
林耀东补充道:“确实不容易,但我们一直努力保持领先。
”
潘总坦言参观过许多科研中心,他认为大多数都无法与当前这家相比。
他提到曾见过一个狭小且肮脏的实验室,只有三四人勉强工作,与其相比,眼前的中心无疑高端得多。
潘总感叹,想要在科研领域获利,必须舍得投入资金,而这一点得到了常规的认可。
喜欢。
第360章 周宇这孩子聪明得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