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9章 院前切磋[2/2页]

武意之责任 逍眧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意儿,正愁找不到够分量的对手试招!来来来,还请大师不吝赐教!”他浑身战意升腾,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
     一竺大师看向武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又包容的笑意,合十道:“武痴师弟,贫僧风尘仆仆,方归寺中,气息未平,心神未定。此刻动手,恐难尽兴,亦非切磋之道。再者,”他微微一顿,语气带着点促狭,
     “与师弟你切磋,实乃一件费心费力又不讨好的苦差。你招式如狂风骤雨,只求尽兴,贫僧这老胳膊老腿,怕是要被你拆散架喽。”
     武痴闻言,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挠了挠头:“哎呀,大师你又这样!每次都用金钟罩挡着,打起来不过瘾!您就不能不用内力,单凭招式跟我走几圈吗?”
     一竺大师笑而不语,只是轻轻摇了摇头,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见一竺大师婉拒,武痴也不强求,目光立刻转向角落里的另一个身影——那位之前硬抗他攻击的黝黑汉子,苦行僧。
     他眼睛一亮:“苦行!老规矩!来!”话音未落,人已如猛虎般扑了过去,拳风呼啸,直取苦行僧胸腹之间!
     苦行僧依旧如磐石般盘坐在地,面对武痴狂猛无俦的攻击,只是缓缓抬起双臂交叉护在身前,全身肌肉瞬间紧绷如铁,皮肤泛起古铜色的光泽,再次摆出了纯粹硬抗的姿态。“咚咚咚!”沉闷如擂鼓的撞击声顿时响彻前院,拉开了论武的序幕。
     与此同时,前院各处也热闹起来。
     三位大师——一竺、洱注、三主,并未参与打斗,而是寻了一处避风的廊下石凳坐下。他们面前没有茶具,只有一壶清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人低声交谈,语速不快,手势舒缓,所谈并非武功招式,而是“缘起性空”、“诸法无我”、“般若智慧”等深奥佛理。一竺大师偶尔会引用一两句经文,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譬如风动,幡动,仁者心动?非幡动,非风动,是心动耳。武者之惑,亦复如是。执着于招式胜负,心已为相所缚……”张阙远远听着,虽不能尽解其意,却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
     另一边,腾龙与一个抱着巨大酒葫芦、满面红光、步履微醺的胖大和尚坐在一对。那胖和尚正是六痴中的“醉者”,痴迷酒道,以酒入武。
     他摇摇晃晃地将葫芦递给腾龙,腾龙也不推辞,接过来仰头便灌,几口烈酒下肚,他原本飘逸出尘的气质顿时染上了一层狂放,俊朗的面容泛起红晕,眼神也变得迷离起来,显然不胜酒力。醉者则哈哈大笑,拍着大腿,似乎对腾龙的反应十分满意。
     乐痴乐老则与老山羊凑在一起,面前摊开几张古旧的曲谱。乐痴手指在虚空中轻轻拨动,似乎在推演着音律的变化,时而蹙眉,时而展颜。
     老山羊则捻着山羊胡,不时低声提出自己的见解,两人探讨的似乎是某种音律与内息运转、疗愈伤病的关联。
     最引人发笑的则是院子的另一角。饕餮(猪哥)正和一个比较高大,不过看起来饭量就比较好的武僧比饭量。两人面前各自堆着小山般的食物——烤得金黄的雪薯,炖得烂熟的雪熊肉,还有大盆的杂粮饭。那围裙和尚正是六痴中的“食僧”,掌管寒寺伙房,痴迷美食之道。
     此刻两人正埋头苦干,风卷残云,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还不忘互相瞪着对方,含糊不清地较着劲:“唔…再…再来一碗!”“怕…怕你不成!”比试饭量的“战斗”同样激烈。
     其余众人也并未闲着。有像猴哥和狗哥(刀狼)那样,一个持棍,一个握刀,在空地中有板有眼地切磋招式,棍影刀光交织,劲风四溢;也有像马哥和兔哥那样,纯粹比拼身法速度,两人化作两道模糊的残影,在狭窄的空间内腾挪闪避,快得令人目不暇接;还有像牛哥和鸡哥那样,一个以力破巧,一个以快打慢,拳脚相交发出沉闷的爆响。
     整个寒寺前院,呈现出一种奇异而和谐的热闹景象。
     高深的佛法探讨与粗犷的拳脚碰撞并存,悠扬的音律推演与激烈的饭量比拼同在。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道”的理解。
     张阙看得眼花缭乱,心潮澎湃。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到廊下三位正在论法的僧人面前,对着居中而坐的一竺大师,恭敬地躬身行礼:
     “一竺大师,晚辈张阙,受寒老魔前辈所托,特来向大师问好。”
     一竺大师闻声,停止了与洱注、三主的交谈,目光温和地转向张阙。听到“寒老魔”三字,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追忆,有感慨,更有一丝深沉的叹息。
     “阿弥陀佛。”一竺大师双手合十,声音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苍凉,“小施主有心了。贫僧已听洱注师弟提及你之来历。未曾想,你来此之前,竟先遇见了逍遥……”
     他微微一顿,似乎在咀嚼这个名字背后的重量,“逍遥…寒老魔…唉,世事如棋,浮生若梦。贫僧与他,亦是有多年未见了。观你神情,他之心魔戾气,想来已消散不少,此乃苍生之幸,亦是逍遥之福。善哉。”
     一声悠长的叹息,仿佛包含了无尽的遗憾与悲悯:“当年凌雪城之劫……若贫僧能早一步赶到,或许……或许能阻止那场滔天血祸,挽狂澜于既倒,结局亦当不同。一念之差,便是万千生灵涂炭,此憾,贫僧每每思之,犹自锥心。”
     他缓缓拨动着手腕上那串光滑温润的念珠,指尖微微用力,指节有些发白。
     沉默片刻,一竺大师才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张阙身上,眼神恢复了澄澈与平和,仿佛刚才那沉重的叹息只是幻听。
     他仔细端详着张阙,缓缓道:“小施主根基稳固,气息沉凝,观你内息流转,圆融如意,隐有生生不息之象,这份内功底子,非十年寒暑之功不可得。想来你是有大机缘之人。”
     他语气温和,带着指点后辈的慈悲:“按寒寺规矩,新入寺者,当由我等传下本寺筑基心法,助其洗涤经脉,稳固根基,以期早日突破先天桎梏。然则小施主福缘深厚,早已另辟蹊径,踏足先天之境。此乃你之缘法,亦是天意。”
     “武道之巅,浩瀚如星海,道路万千,并无定式。”一竺大师的目光扫过院中正在印证切磋的众人,声音带着启迪,
     “你今日所见,便是明证。虎啸的刚猛,腾龙的变幻,乐老的音律入道,食僧的食补淬体,乃至梦僧的睡梦观想……皆有其道,皆通其理。小施主既已在此,正当借此良机,静心观摩,用心体悟。他们走过的路,悟出的理,便是你最好的借鉴。看看他们如何运劲,如何发力,如何应对,更重要的是,感受他们身上那股‘意,那份对自身道路的执着与信念。从中或可寻得一丝契合你心的灵光,照见你未来武道之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郑重:“贫僧观你举手投足间,亦有不俗的武技功底,招式想必也经过千锤百炼。然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之武技,尚未真正走出‘他的影子,尚未凝练出属于‘你的‘道。寒寺藏经阁中典籍,多为历代高僧大德所留,融合佛法精义与武学至理。
     你可借鉴其中淬炼心性、打磨意志、感悟天地之法门,但切莫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佛家武学,讲求慈悲为怀,渡己渡人,其心法意境,未必契合你之本心。强行模仿,反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心障。”
     一竺大师的目光如同温暖的烛火,看着张阙:“既入寒寺,便是此间一份子。此地清苦,却也最能磨砺筋骨,淬炼意志。自明日起,你当随十二生肖诸位师兄弟一同晨练。北域深处,极寒侵骨之刻,正是锤炼意志、打磨体魄、引寒气淬炼内息的最佳时机。
     莫要小觑这寒风刺骨,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对稳固根基、凝练内力大有裨益。至于后续如何精进你自身武学,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他看向一旁的三主大师,“三主师弟会为你安排。他精于因材施教,观人于微,定能为你指点迷津。”
     “阿弥陀佛。”一竺大师最后宣了一声佛号,声音平和而充满力量,“路在脚下,道在心中。小施主,静心,体悟,前行吧。”
     张阙深深一揖,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明悟:“晚辈谨遵大师教诲!”他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院中那纷繁复杂却又和谐共存的“道”之画卷,武学的切磋众人也从早到晚才都各自散去。
    喜欢。
  

第179章 院前切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