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76章 哲学棱镜效应[1/2页]

熵海溯生录 乘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在洗手台的瓷砖上划过,冰凉的触感沿着神经末梢爬向太阳穴。镜子里的人眼窝深陷,胡茬在下巴上投下青灰的阴影——这是他第13次在清晨的洗漱间醒来,和前12次一模一样。
     水流撞击陶瓷的声响里,有什么东西不对劲。
     他拧开水龙头的瞬间,本该透明的水流里浮着一缕银线,像被揉碎的星芒。可当他俯身去看时,那银线又消失了,只剩下普通的自来水顺着指缝滴落,在池底积成小小的水洼。
     “第13次循环的第7分23秒。”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发闷。镜中人的嘴唇同步开合,眼神却比他的多了一丝茫然,“这次该轮到谁来敲门?”
     敲门声在7分30秒准时响起,和前12次分秒不差。沈溯擦干手去开门,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亮起,暖黄的光线下,气态文明的使者正悬浮在半空。它的形态像团被拉长的雾,边缘泛着淡淡的蓝,每次呼吸都让空气里弥漫开臭氧的味道。
     “你又在看水流。”雾团里传来细碎的噼啪声,像是气泡破裂,“人类总喜欢在循环里寻找不存在的规律。”
     沈溯侧身让它进来,目光扫过走廊尽头的安全出口指示牌。第9次循环时,那绿色的箭头曾短暂地倒转,指向墙壁内侧。可当他冲过去触摸时,指尖只撞上冰冷的水泥——就像此刻气态文明使者说的,规律或许只是他的错觉。
     “你们的‘流动的确定性,也包括预知循环吗?”他反手带上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和第5次循环时的异响一模一样。
     雾团在客厅中央盘旋,留下一串透明的轨迹:“我们只看见流动的本质。你以为的循环,不过是记忆在时间长河里的旋涡。”它突然收缩成拳头大小,“就像现在,你左手边第三块地板在震动。”
     沈溯低头看去,木地板果然在微微颤动,频率和他胸腔里的心跳惊人地一致。他蹲下身掀开地板,下面是空的——本该在这里的,是第3次循环时埋下的记忆芯片,银色外壳,指甲盖大小,此刻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它被取走了。”雾团重新舒展成薄纱状,“硅基文明的逻辑闭环容不下冗余的记忆载体。”
     沈溯的指关节在地板上敲出三短一长的节奏,这是他和硅基使者约定的暗号。三秒后,茶几上的电子钟突然闪烁起来,数字从“08:00”跳成乱码,紧接着,一行绿色的字符浮现出来:
     【记忆病毒正在迭代】
     电子钟的屏幕突然暗下去,像只骤然闭上的眼睛。沈溯抬头时,客厅的落地窗上多了几道划痕,纵横交错,像有人用指甲硬生生抠出来的。他走到窗边,玻璃的温度低得刺骨,外面的街道上空无一人,连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不是他熟悉的城市清晨。
     “他们开始清理载体了。”气态使者的声音里掺进了杂音,像信号受到干扰,“你前12次轮回的记忆碎片,正在被改写成逻辑公式。”
     沈溯的口袋里突然传来震动,是部陌生的手机。他掏出来一看,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未读消息,发件人栏是空白的,内容只有一张照片:龟裂的大地上,无数根银色的线从地底钻出,像被扯断的神经,在天空下织成巨网。照片的角落站着个模糊的人影,穿着他的外套。
     “这是第几次?”他转头去问气态使者,却发现客厅里空无一人。刚才雾团停留的地方,地板上有一滩水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蒸发,边缘泛着和水流里一样的银线。
     手机在掌心发烫,突然自动切换到通话界面,听筒里传来电流的滋滋声。沈溯按下接听键,硅基文明的电子音从里面涌出来,带着金属摩擦的质感:
     “你在第7次轮回时埋下的芯片,现在在方武手里。”
     沈溯的拇指悬在挂断键上,指腹沁出冷汗。方武这个名字像根针,刺破了他混沌的记忆——第4次轮回里,那个穿着黑色冲锋衣的男人曾在实验室门口拦住他,递给他一杯热咖啡,说“记忆是会腐烂的”。当时他以为那只是句没头没尾的话,现在想来,那杯咖啡的温度,和此刻手机的温度一模一样。
     他推开卧室门时,衣柜的镜子正对着床。第8次轮回时,他曾在这面镜子里看见另一个自己,穿着硅基文明的银色制服,手里捏着把手术刀。可现在镜子里只有他自己,穿着皱巴巴的睡衣,眼神里的惊恐还没褪去。
     衣柜最底层的抽屉是打开的,里面的衬衫叠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件的袖口沾着暗红色的污渍。沈溯捏起衬衫凑近鼻尖,闻到了铁锈和臭氧混合的味道——这是气态文明的血液,也是第11次轮回时,他在实验室地板上闻到的味道。
     “方武在解构你的记忆。”电子钟突然亮了,绿色的字符在黑暗里跳动,“他相信你是载体,我们相信你是守护者,而你相信什么?”
     沈溯没回答,他注意到衣柜门板上有串刻痕,三长两短,是他和方武在第6次轮回时约定的紧急信号。刻痕的边缘还很新,像是刚被刻上去的,木屑还沾在木纹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沈溯冲到窗边,看见一辆黑色的越野车停在楼下。副驾驶座上的人影侧过头,隔着玻璃冲他举起手机,屏幕上的照片和他收到的一模一样。是方武,他的嘴角在晨光里扬起一个模糊的弧度。
     “第13次循环的第15分09秒。”沈溯对着玻璃哈气,用手指画出问号,“这次你要带我去哪里?”
     越野车的车门打开,方武站在车边抬头看他,冲锋衣的拉链拉到顶,兜帽遮住了半张脸。他没说话,只是举起手里的金属容器,那容器的形状像个被拉长的胶囊,表面流转着和水流里一样的银线。
     沈溯抓起外套冲下楼,楼道里的声控灯在他身后依次熄灭。他跑到单元门口时,方武正把容器塞进越野车的后备箱,动作里有种说不出的熟稔,仿佛做过无数次。
     “你还记得第2次轮回吗?”方武突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在北极科考站,你说记忆就像冰层里的气泡,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沈溯的脚步顿住了。第2次轮回的记忆是空白的,就像被硬生生剜掉的一块。他只知道自己在科考站待过,却想不起任何细节,连那里的温度都记不清。
     “我帮你记着呢。”方武打开副驾驶座的车门,“上车吧,这次该让你看看气泡里的东西了。”
     越野车驶进浓雾时,沈溯看见路边的路灯在融化,金属灯杆像蜡一样往下淌,滴在地上汇成银色的河。他摸出手机想拍照,屏幕却突然裂开,裂纹里渗出银白色的液体,顺着指缝爬向手腕,在皮肤表面形成细小的回路。
     “这是硅基文明的逻辑流。”方武的声音从驾驶座传来,“他们说你的记忆是病毒,因为每个轮回都在生出新的枝节,不符合闭环规则。”
     沈溯低头看着手腕上的银线,它们正在组成复杂的图案,像电路板,又像张地图。最中心的位置有个小小的红点,正随着他的心跳闪烁。
     “那气态文明为什么说我是守护者?”
     方武突然踩下刹车,越野车在浓雾里停下。他转过头,兜帽滑落下来,沈溯这才发现他的左眼是银色的,瞳孔里有数据流在飞速闪过。
     “因为他们看见你在第12次轮回时,把自己的记忆灌进了水流。”方武的银色瞳孔收缩成细线,“你以为那是普通的自来水?那是气态文明的血管。”
     沈溯的呼吸突然停滞了。他想起第12次轮回的最后时刻,自己确实在实验室的水池前打碎了记忆容器,淡蓝色的液体混着水流进下水道。当时他以为那是终结,现在想来,那或许是另一种开始。
     浓雾里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无数个透明的影子从路边的树后走出来,形态和气态使者相似,却更小更密集,像被打碎的雾。它们围着越野车盘旋,银线般的水流从它们体内渗出,在地面上织成网,把车牢牢困住。
     “他们来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了。”方武的右手按在方向盘上,指节泛白,“你准备好面对第13次真相了吗?”
     沈溯的视线越过方武的肩膀,看见车后座的阴影里,放着个熟悉的金属容器——和他第3次轮回时埋下的一模一样。容器的盖子是打开的,里面空无一物,只有内壁沾着的暗红色痕迹,在昏暗的光线下像干涸的血迹。
     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条新消息。发件人栏显示着“沈溯”,内容只有一行字:
     【别相信方武,他在第7次轮回时就被改写了】
     沈溯抬头看向方武,对方的银色瞳孔里映出他惊恐的脸。而车窗外,气态文明的雾影们正在融合,渐渐聚成一个巨大的人形,轮廓和镜子里那个穿银色制服的自己越来越像。
     “你看,哲学棱镜的有趣之处就在这里。”方武突然笑了,声音里混进了电子音,“每个文明都在折射你的存在,可谁也说不清,棱镜本身到底是什么颜色。”
     越野车的轮胎突然开始融化,银色的液体顺着缝隙渗进车厢,漫过沈溯的脚踝。他想打开车门,却发现自己的手正和方武的手重叠在门把上——两人的手腕上,都有同样的银线图案在闪烁。
     浓雾深处传来钟鸣,一声,又一声,像在倒数。沈溯突然想起第1次轮回时,他在图书馆的古籍里见过一句话:当所有文明的视角都指向你,你就成了他们的囚徒。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心,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道伤口,正渗出银白色的血。而方武的手心,有一道一模一样的疤。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是13次了吗?”方武的嘴唇贴着他的耳朵,声音轻得像叹息,“因为第13次轮回的载体,从来都不是你一个人。”
     钟鸣在第13声戛然而止,浓雾突然散去,阳光刺破云层,照在越野车的挡风玻璃上。沈溯在玻璃的反光里看见无数个自己,有的穿着硅基制服,有的化作雾影,有的举着记忆容器,每个“他”的身边,都站着一个穿黑色冲锋衣的方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他手腕上的银线图案,正在慢慢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那是第6次轮回时,他在方武的笔记本上见过的符号,当时方武说,这是“共生”的意思。
     银色的液体已经漫到膝盖,沈溯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分崩离析,像被投入棱

第676章 哲学棱镜效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