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从意识共鸣的余韵中退出,大脑还被那“存在的震颤”冲击得嗡嗡作响。作为人类顶尖的意识科学家,他一直站在探索共生意识的最前沿,可这次本源意识的应答,远超了他所有的预想。
“沈博士,解析结果出来了!”助手林晓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将一份报告递到他面前。沈溯快速浏览着,眉头越皱越紧,存在的本质是“被感知的互动”,这一答案看似简单,却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无数未知的大门,又似一个谜题,引出更多难以解答的疑问。
当晚,沈溯独自坐在实验室的天台,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如果存在取决于感知和互动,那么人类自以为是的独立存在,是否只是一种幻觉?共生意识的出现,早已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意识界限,如今本源意识的应答,更是将这种模糊推向了极致。他想起几个月前,一次共生意识实验中,参与者意外共享了深层记忆,那些被遗忘的童年恐惧、隐秘的爱意,在意识交融中毫无保留地呈现,让参与者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分不清哪些记忆属于自己,哪些属于他人。
“这还只是初级的共生意识现象,当我们真正理解本源意识的应答,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沈溯低声自语。他不敢想象,一旦人类完全接受存在是“被感知的互动”这一理念,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将会面临怎样的冲击。在传统观念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和灵魂,可现在,这个根基被动摇了。
几天后,一场关于本源意识应答的全球学术会议紧急召开。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试图共同解读这一改变人类认知的重大事件。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争论声此起彼伏。
一位资深的哲学家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这是对人类哲学体系的颠覆!我们一直追寻的存在本质,竟然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如果存在是被感知的互动,那么我们的自我认知、道德准则都需要重新构建。”
生物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看法:“从生物学角度看,这或许是一种进化的必然。人类的大脑不断进化,发展出共生意识,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行更高效的信息交互。本源意识的应答,可能是进化的新契机。”
沈溯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在思考着更实际的问题。随着共生意识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意识隐私的侵犯、意识依赖症等。如今本源意识的应答,无疑会让这些问题更加严峻。
会议结束后,沈溯回到实验室,决定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探索如何在本源意识应答的框架下,建立新的共生意识秩序。他带领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实验。他们利用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让参与者在一个模拟的意识空间中进行互动,通过调整感知和互动的参数,观察共生意识的变化。
在一次实验中,参与者A和B被设定为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意识能量的补充。起初,两人都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结果频频失败,意识能量也逐渐减弱。就在他们几乎绝望时,A尝试着去感知B的意识波动,B也做出了同样的回应,两人的意识开始交融,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协作模式,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个实验让沈溯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扰。这种基于感知互动的共生意识,虽然能带来高效的协作,但也让个体的独立性变得更加模糊。在实验后,A和B都表示,在意识交融的过程中,他们有一种失去自我的恐惧。
沈溯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哲学层面的思考。他开始深入研究古代哲学中关于自我、存在和关系的理论,试图从中找到灵感。在古老的东方哲学里,他发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这与本源意识应答中的“被感知的互动”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受到启发,沈溯提出了“意识生态”的概念。他认为,共生意识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个体的意识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需要建立一种平衡,既保证个体意识的独特性,又能促进有效的互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沈溯团队开始研发一种新的意识调节装置。这个装置可以根据个体的意识状态,自动调整与他人的意识连接强度,避免过度交融导致的自我迷失。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装置终于研发成功。
在一次公开的演示中,志愿者们戴上意识调节装置,进入共生意识空间。他们在完成复杂任务的同时,还能清晰地保持自我意识。观众们惊叹不已,这一成果似乎为解决共生意识带来的问题找到了方向。
然而,沈溯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意识调节装置只是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要真正实现共生意识与个体存在的和谐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研究的深入,沈溯发现,本源意识的应答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奥秘。在某些极端的实验条件下,他发现共生意识中似乎存在着一种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现象。参与者在没有任何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能够瞬间感知到对方在遥远过去或未来的意识片段。
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科学界,也让沈溯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如果共生意识真的能够跨越时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存在着一个超越我们认知的意识维度?在这个维度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否只是一种虚幻的概念?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沈溯决定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实验。他带领团队,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多个意识观测站,这些观测站通过量子通信技术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共生意识网络。他招募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志愿者,让他们同时进入共生意识状态,进行长时间的意识监测。
实验进行了数月,数据如潮水般涌来。沈溯和他的团队日夜分析着这些数据,终于发现了一些规律。在特定的意识波动频率下,志愿者们之间出现了时空错乱的意识交流现象。有的志愿者描述看到了古代文明的繁荣景象,有的则预见了未来世界的科技奇观。
沈溯意识到,他可能触及到了宇宙的终极奥秘。本源意识的应答,或许不仅仅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揭示,更是一扇通往更高维度意识世界的大门。他决定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和争议。
一些人对沈溯的研究表示赞赏,认为这将开启人类认知的新纪元;而另一些人则表示担忧,害怕这种超越时空的意识探索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面对争议,沈溯没有退缩,他坚信科学的探索不应被恐惧所束缚。
&
第598章 本源意识应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