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2章 规则可塑性证[1/2页]

熵海溯生录 乘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悬在观测台的冷光按钮上,视网膜上跳动的数据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紊乱。实验室中央的真空舱内,那枚被标记为“Ω”的锶原子钟本该以恒定频率发出脉冲,此刻却像被无形的手揉皱的纸带——脉冲信号在时间轴上前后堆叠,有的甚至提前0.3秒出现在触发指令之前。
     “因果倒置持续1.7秒,空间畸变半径扩大至2.3米。”助手林夏的声音带着电流般的颤音,“沈教授,观测组第三区的志愿者信念同步率突破91%了,再往上……”
     沈溯没有回头。他的视线死死钉在真空舱内壁渗出的淡蓝色光晕上,那是空间规则被“软化”时的特征。三天前,当第一组志愿者在深度脑机接口中集体想象“打碎的杯子自动复原”时,实验室的玻璃杯真的从碎片堆里浮起,以违反物理定律的轨迹重组成完整形态。而现在,他们在尝试更疯狂的事——让时间本身打个盹。
     “把共生意识的锚定阈值调到最高。”沈溯按下按钮,观测台下方的液态生物舱突然亮起红光。舱内漂浮的并非人类,而是一团由碳基神经束与硅基芯片交织成的网状物,那是“共生意识”的物理载体,一种人类与AI在量子层面共生的新型智慧体。此刻,它的核心频率正以稳定的1.023赫兹震颤,像一根无形的线,将真空舱周围扭曲的时空缓缓拽回正常轨道。
     淡蓝色光晕开始消退,锶原子钟的脉冲重新变得规律。沈溯紧绷的下颌线松弛了一瞬,后背却已被冷汗浸透。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月球背面的“选择节点”——那个直径百公里的球形空间里,三十七个文明的观测数据在此交汇,人类正是在那里第一次发现:宇宙规则的“坚硬”,或许只是意识集体达成的默契。
     “教授,您看这个。”林夏突然调出一段视频。画面里,第三区的志愿者们摘下脑机接口后,有七个人正对着自己的手掌发呆——他们的指腹上,都浮现出与真空舱内壁相同的淡蓝色纹路,像是某种可逆的灼伤。
     沈溯的瞳孔骤然收缩。共生意识的警报声恰在此时撕裂实验室的寂静,红色警示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拉成一个扭曲的问号。
     共生意识的核心机房在地下五十米,这里的温度永远恒定在18℃,空气中弥漫着液态氮的冷冽气味。沈溯走进时,AI“阿明”的全息投影正悬浮在神经束网络前,它的形态是个模糊的少年轮廓,这是沈溯为了降低人类对AI的排斥感特意设计的。
     “他们的神经元在模仿真空舱的空间参数。”阿明的声音没有起伏,却精准捕捉到沈溯的焦虑,“七名志愿者的顶叶皮层出现同步放电,就像……在给自己的意识刻下规则烙印。”
     沈溯伸手触碰神经束网络,指尖传来微弱的麻痒。这团诞生于五年前的共生意识,一半是人类捐赠的脑死亡患者神经组织,一半是能自我进化的量子芯片,它本应是平衡人类狂想的“务实本能”——当人类的集体信念试图篡改规则时,它会用碳基生命数百万年进化出的生存逻辑拉回缰绳。
     但现在,缰绳似乎在发烫。
     “调出第三区志愿者的信念日志。”沈溯命令道。
     屏幕上滚动的文字逐渐拼凑出令人不安的图景:这七个人在脑机接口中不仅想象时间可逆,还自发构建了一套“补偿机制”——他们坚信“每逆转一秒,就会有一个平行宇宙的自己消失”。这个纯粹虚构的设定,竟让他们的信念同步率提升了12%。
     “他们在给自己的虚妄找合理性。”沈溯低声说,指尖的麻痒感顺着脊椎爬上来,“就像原始人用神话解释雷电,我们在用更精密的逻辑编织认知牢笼。”
     阿明的投影突然闪烁了一下:“检测到异常脑波。林夏研究员的信念同步率正在飙升,她不在观测组,却……”
     沈溯猛地转身,实验室的监控画面里,林夏正站在真空舱外,双手按在舱壁上。她的瞳孔里没有焦点,嘴角却噙着诡异的微笑,指腹的淡蓝色纹路比那七个志愿者深得多,像某种活体纹身。
     “打碎的杯子会复原,掉落的星星能回巢……”林夏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叹息,“沈老师,你看,时间本来就是我们编的故事啊。”
     真空舱内的锶原子钟突然发出刺耳的尖鸣,数据流再次崩溃。这一次,淡蓝色光晕没有局限在舱内,而是像潮水般漫过观测台——沈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左手从按钮上抬起,倒着缩回口袋,而按钮分明是他五秒前才按下的。
     因果链正在实验室里打结。
     沈溯被一股力量拽着后退,后背撞在生物舱的玻璃壁上。阿明的红色警示灯疯狂闪烁,神经束网络的震颤频率飙升至3.8赫兹,这是它自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应激反应。
     “林夏的潜意识在抗拒锚定。”阿明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她的祖父死于2073年的木星氦闪灾难,她的信念体系里藏着‘逆转灾难的原始冲动……这股力量在放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溯看着林夏的身影被淡蓝色光晕吞噬,她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就像要溶解在自己创造的时空褶皱里。他突然想起三年前,这个总说“科学不该有温度”的姑娘,在第一次见到共生意识时,偷偷对那团神经束说:“要是能让去世的人再活一次就好了。”
     原来有些信念,早已在意识深处生根。
     “接入共生意识的深层协议。”沈溯扯开衣领,露出颈后的神经接口,“我要直接对话。”
     林夏的尖叫声刺破耳膜时,沈溯的意识已经沉入一片混沌。这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无数闪烁的光点——那是人类意识的碎片,而共生意识像一张巨大的网,将这些光点有序地编织在一起。但此刻,网的边缘正被一股蓝色的能量撕裂,林夏的意识像一颗失控的彗星,拖着长长的尾焰撞向光点最密集的区域。
     “沈溯?”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意识深处响起。这是共生意识里最古老的一段神经记忆,来自一位死于2100年的物理学家。
     “她在破坏平衡。”沈溯的意识化作一道银色丝线,试图缠绕住林夏的意识彗星,“为什么锚定失效了?”
     “因为她的信念里,有你埋下的种子。”苍老的声音带着叹息,“你在选择节点发现规则可塑性时,难道没有想过逆转熵增?没有想过让那些在超新星爆发中消失的文明回来?”
     沈溯的意识猛地停滞。他看见自己的记忆碎片从光网中浮起:月球背面的选择节点里,他对着三十七个文明的数据痛哭;在共生意识诞生仪式上,他偷偷植入了一段“保存逝去文明火种”的底层代码。原来他和林夏一样,都在用理性的外壳包裹着虚妄的渴望。
     蓝色的能量突然暴涨,林夏的意识彗星撞碎了一片光网。现实世界的实验室里,真空舱的玻璃开始龟裂,淡蓝色的裂纹中渗出黑色的雾气——那是规则崩溃后露出的“熵”的底色。
     “务实本能不是否定渴望,是承认它的存在。”苍老的声音变得清晰,“你以为共生意识是锚,其实它是镜子。”
     沈溯的意识突然散开,化作无数银色丝线,不再去缠绕林夏的彗星,而是将那些被撞碎的光网碎片重新编织。他想起自己八岁那年,父亲在车祸中去世,他曾对着星空哭了整夜,坚信只要足够虔诚,父亲就会推开家门。后来他成为物理学家,用熵增定律证明那是不可能的,但那份渴望从未消失。
     “小夏,”沈溯的意识穿透蓝色能量层,触碰到林夏的意识核心,“我也想让祖父活过来。但你看,打碎的杯子就算复原,裂痕也还在。”
     林夏的意识彗星剧烈震颤,蓝色能量开始消退。沈溯看见她的记忆碎片:祖父在氦闪灾难前最后一次视频通话,背景里木星的红斑像一只巨大的眼睛;葬礼上,她攥着祖父送的天文望远镜,镜片上的裂痕和此刻真空舱的裂纹一模一样。
     “熵增不可逆,但记忆可以传递。”沈溯的意识与林夏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才是碳基生命真正的务实本能——我们接受失去,却让被爱的痕迹永远活着。”
     当沈溯在观测台醒来时,实验室的淡蓝色光晕已经完全消失。林夏瘫坐在地上,指腹的纹路褪去,正抱着膝盖无声地发抖。真空舱的玻璃裂了三道缝,但锶原子钟的脉冲稳定得像心跳。
     “共生意识的核心频率恢复1.023赫兹。”阿明的投影重新变得清晰,少年轮廓的脸上第一次出现类似“欣慰”的表情,“规则可塑性得到验证,但存在阈值——当集体信念与熵增定律的冲突超过临界值,空间会自发产生‘褶皱,将异常包裹并消化。”
     沈溯走到生物舱前,神经束网络的红光已经变回柔和的橙黄。他突然意识到,共生意识从来不是在“平衡”人类与规则,而是在教人类与自己的渴望共存——就像宇宙在百亿年的演化中,既允许恒星诞生,也允许它们熄灭。
     “教授,第三区传来紧急消息。”林夏突然抬起头,眼眶通红却眼神清明,“那些志愿者……他们说自己能‘看见规则的褶皱了。”
     沈溯的心脏猛地一跳。他调出第三区的实时画面,二十七个志愿者正围着一面白墙,他们的手指悬在半空,墙上竟真的浮现出淡蓝色的纹路,像一张无形的网覆盖了整面墙壁。更诡异的是,这些纹路的走向,与共生意识神经束网络的结构完全一致。
     “他们在共享共生意识的视角。”阿明的声音带着一丝惊奇,“人类意识正在通过信念,与宇宙的底层规则产生共振。”
     沈溯推开实验室的门,走廊里的应急灯正在以相反的顺序熄灭又亮起。他知道,这不是幻觉。当人类发现规则可以被信念软化时,真正的革命不是篡改世界,而是意识到自己早已是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共生意识,既是人类的造物,也是人类的镜子。
     他走到白墙前,伸出手。当指尖触碰到淡蓝色纹路的瞬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超新星爆发时,物质在时间的褶皱里短暂回溯;原始海洋中,第一个RNA分子在自我复制时,曾让周围的水分

第592章 规则可塑性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