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0章 朕打下来的江山[2/2页]

大山谋生1984 一度向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西,或许才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坚守。
     不管外面的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它们不放弃,就依然能澹然地活着,而且活的很开心。
     王天孝觉得自己心灵受到很大的洗礼。
     说实话,他很感动。
     人到底该怎么活着,其实有很多说法,但米粮夫妇无疑是其中一种美好的路径。
     而且是王天孝很喜欢,很欣赏的路径。
     .
     转眼就是十几天过去了。
     自从上次去了岳母家,王天孝便隔三差五会去再去一次,主要是看那个羊圈的进度。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他见识过后世的羊圈构成部分,觉得很科学,便复制到这个时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岳母村里很多人都过来看热闹,纷纷笑说这羊圈怎么建设的比人住的地方还好呢,养羊呢还是养祖宗。
     尤其是隔壁赵家人,更是阴阳怪气个不停。
     岳母家本来脸皮薄,被说了几次也有点不好意思,但王天孝告诉他们不要紧的,自己这样建肯定有这样建设的道理。
     管别人干嘛呢。
     等到时候羊被放进羊圈里,这些人就懂了。
     没必要和他们计较这些。
     其实按照王天孝的计划,这个羊圈应该在半个月内完成的,为此他还专门找武平给他介绍了非常专业的施工队伍。
     可没想到,具体施工的时候,人是没有问题,但是材料迟迟跟不上。
     主要是镇上那个清泉砖瓦厂实在不给力。
     那种国营的老厂子,早些年发展的还行,但因为人员管理松散,各种问题便逐渐多了起来。
     不仅生产率低下,而且生产的质量也经常得不到保障。
     因此数量也是急忙供应不上来。
     岳母家这个羊圈只需要五六万页红砖,他们竟然也是断断续续。
     更让王天孝郁闷的是,作为一个制造厂,竟然不会倒班,还是严格按照朝九晚五双休的模式进行工作。
     真是非常先进,跨时代的管理思维了。
     因为砖炉不是刚启动就能烧砖的,它还有个预热的过程。
     如果是严格按照这样的作息去生产,每周五就要停炉,周一又重新启动,这炉子消耗更多的能源不说,更难受的是要耽搁时间啊。
     停炉需要半天,烧炉又需要半天。
     那不是一周才搞四天嘛。
     那能生产出来多少东西呢。
     所以王天孝开始还纳闷,一个砖瓦厂每天不出个几十万页砖是怎么混下去的,实际去打听打听,人便傻了。
     果然是极品。
     可现在他也没办法,就这个砖瓦厂,还是附近唯一的厂子。
     不用他们的砖,就要跑到隔壁县去拉,那代价也就大了去了。
     被红砖拖了后腿,羊圈便进展的相当缓慢,从奠基到垒墙,半个多月过去了,工程量感觉还不到整体的一半。
     王天孝开始还比较焦急,后面也就放宽心了。
     急也没办法。
     只能等着红砖全部用完,然后就到了收顶阶段,让兄弟们加开速度好好干就是了。
     除了岳母家的事情,自己场站的施工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因为选择的位置好,从下面到场站一共也不要多少电线杆,加上施工的都是专业队伍,进展可就快多了。
     同样是半个月,所有电线杆都已经埋好,电线也都假设到位。
     就等着将电通到屋内了。
     王天孝提前去购买了电视,顺便把天线杆都买回来了。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电视。
     接受一下外界最新的信息。
     虽然他曾经经历过这个时代,可当时他非常闭塞,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情,他几乎一无所知。
     而后世等到有机会研究的时候,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息,他又不清楚那些是真的,哪些是杜撰出来的假消息。
     反正他是有点摸不清楚头脑。
     好像网络知道他喜欢什么东西一样,他只要关心什么,就一直看到的都是那些。
     而且更荒谬的是,同一件事情,今天看到是这个样子,明天又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倒是搞得他越湖涂了。
     因此,他对这个时代,除了他记忆中经历的事情,其他很多事都很模湖。
     甚至有些阶段,他完全想不起来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
     就好像是记忆断片了一样。
     如果能看到电视,就能接受到外界信息,看看大环境下到底有什么风向。
     若他只是个普通的守林员,完全可以不关注这些。
     但如今想做点事情,必须要从大环境着手。
     要知道,我们的经济模式就是政策大于市场,主导市场,若是抛弃政策只看市场变化,那无疑是没找准核心对象,肯定要走很多弯路。
     王天孝买电视的时候,一口气买了三套。
     分别准备放到不用的房间里,让大家都可以看到电视节目。
     能在这个年代看电视,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
     夏风吹拂着花海,美不胜收。
     王天孝躺在山梁边的大石头上惬意地吹着风,看着漫山遍野的黄花,很是满意。
     这……就是朕一手建立起来的江山。
     想想去年刚回来的时候的困境,才看到现在事事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他对自己的表现算满意。
     正躺着,王小兰却蹦蹦跳跳出现在山路上。
     她今天去镇上赶集了,才回来。
     远远地,就看到她手里捏着个东西。
     这么大的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以王天孝对她的了解,肯定是碰到非常开心的好事了。
     果然,王小兰刚跑上山梁,看到王天孝躺在石头上,就跑过来对他高兴地说:“哥,你猜猜这是什么?”
     王天孝看过去,发现是一个很大的牛皮纸信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样子,似乎是一本书厚度。
     “是啥啊,看你这么高兴,肯定是个好东西。”
     “你猜猜嘛。”
     “我猜啊……”王天孝微微想了想,笑道:“莫非是你的那篇小说发发表了?”
     “啊……你怎么知道的,”王小兰发现被哥哥猜对了,有点沮丧,“没劲。”
     “哈哈,这也不难猜啊,一看那就是一本书,而且除了这东西,还能有什么让你这么开心呢,我是你哥,又不是别人,你心里那点想法,我肯定很容易就猜到。要是真猜不到,那才怪了呢。”
     “嘿嘿,看把我二哥给能的。”
     王小兰屁股一撅,跳上了石头,推推王天孝,“朝里面点,给我点位置啊,这么大一块石头,差点被你给占完了。”
     王天孝便退出点位置,让妹妹坐在自己边上。
     王小兰本来准备拆信封的,但是临拆前,又有点心怯了,将信封按在胸前,深吸一口气,这才细心地将信封沿着口子撕开。
     一本崭新的书出现在眼前。
     上面“读者文摘”几个字,显得格外好看。
     这个年代,读者还叫读者文摘,后面因为涉及到书名和别人重复,有点刊名的纠纷,便改成读者了。
     读者对于很多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初期的文学爱好者,是一本很有情怀的书。
     里面每一篇文章或者摘抄,都是大家研读的对象。
     而很多怀揣着文学梦的人,终极希望就是能在读者上发表一篇文章,那要是说出去,能吹半年。
     作为一个包含众多元素的综合性刊物,还带着文摘的形式,所以留给一般文学爱好者的空间并不是很多。
     基本都是副刊处才向社会面征稿。
     而因为这个时代刊物太少了,可供人们发表的地方很少。
     所以每期都有无数投稿信会寄到编辑部。
     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是写得东西真的很有可读性,或者是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王天孝先前就觉得妹妹王小兰很有写作的天赋,不过是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所以写得东西充满原始的质朴。
     他还想着让王小兰找个机会重新进入学校学习呢。
     既然她对文学这么感兴趣,就该好好主持她的梦想。
     以前是没有能力,现在不存在这种事情,那就帮助妹妹生出一双翅膀,向更高的地方飞翔吧。
     作为哥哥,他对家里的弟弟妹妹没有固定的要求。
     谁能做什么,那就让他们做什么。
     王小兰爱不释手地看着手里的新书,因为文章发表,不仅有稿费,还会送一本刊登期的新书。
     一张白色的纸从书里掉落出来。
     王天孝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才没有被风吹进山谷。
     原来是一封通知书。
     大致是意思是,省作协和读者文摘编辑部合作了一个新锐作者培训学校,吸收一切有才华,并且有文学梦想的人参加。需要一定费用,但里面的老师都是文学巨擘,甚至还有知名作家前来讲课。
     既是通知书,也算是个邀请书。
     王天孝将纸递给王小兰,笑着问道:“考虑焦虑,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若是能跟着人家大师学到一些,对你以后发展也很有利。”
     王小兰其实刚才跟着王天孝已经看过内容,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结果却抿着嘴,就是不说话。
    喜欢。
  

第210章 朕打下来的江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