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八十二 士气尚可[1/2页]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杀~”
     “杀~”
     “杀~”
     “出枪要稳,不要犹豫,你们面前的不是草人,是元虏,再来!”
     “杀~”
     百姓们奋力刺出手中木枪,都是竭尽全力。
     被元军蹂躏惨了,百姓们都是满腔仇恨,冬天组织训练都是积极。
     “每人每天给粮三斤,只能维持,好在百姓家家有余粮,又是为保家小,因此无怨言。”建康府知府朱牧说道。
     赵昰点头,道:“不止要练军阵,还要教以思想,两条腿走路方才稳当。”
     “陛下放心,每日训练之后,会有宣讲,每月会演戏,寓教于乐。”朱牧回道。
     进了城,看两侧许多房屋尚未修缮,街道上也是行人稀疏,无不显露着落寞。
     赵昰问道:“卿以为,改建康府为行都如何?”
     “陛下,地方残破,只怕不足以供养中枢。”朱牧犹豫了片刻,说道:“且若元虏逼近,中枢震动,不妥。”
     登上城墙,望向滚滚长江,赵昰叹道:“久居临安,尚能北返否?”
     “陛下,军民振奋,北北伐必成!”文道生没忍住插了句话。
     “想吉侯年轻时必然也是如此风发。”朱牧笑道。
     文道生是文天祥长子,家学刚刚毕业,便被皇帝要来做起居郎了,栽培的意义十分明显。
     只是还年轻。
     想当年理宗北伐失败,固然是粮草不济的原因,而更深层次是军兵不愿。
     河南丢了百多年,军民都认为和自己没半毛钱关系,没有拼命的必要。
     现在的情况稍好,毕竟皇帝不错,大家愿意卖命,但是北伐肯定比收复失地更加困难,军兵还能如镇江、扬州一般流血吗?
     “行都北迁,彰显朕志,若可能,设置行都于扬州最佳。”赵昰说道。
     “只怕不容易。”朱牧摇头。
     “元虏多骑兵,若倾力南下,旦夕而至,朝中诸公不会同意。”文道生直言不讳。
     “是以迁至建康最为合适。”赵昰说道。qqxδnew
     迁都建康肯定阻力重重,先吹个风,慢慢图谋。
     闲谈时,一兵匆匆而来,拜道:“陛下,泗州急报,元虏通传太皇太后染疾,不得南下。”
     赵昰接过奏报,略过元方通报的消息,只看陈蔚汇报。
     暂时未发现元军南下的迹象,人员交换照旧,但是泗州城和盱眙城里都有元军细作活动的迹象,显然是要确定皇帝到底在哪。
     此时,盱眙县衙外,一个小贩第五次经过了,幸好站岗的军兵得了吩咐,未曾笑出声来。
     不一刻,彭震龙匆匆出来,提着药翻身上马,往城外而去。
     钓鱼嘛,赵存忠和彭震龙两个是打窝的,鱼饵是真没有的。
     反正甩一杆子,钓到就是赚到,钓不到就拉倒。
     不远处的涟水城外,数百骑呼啸而来,趁着壕沟里守军未及反应,咻咻放出箭雨,狂呼着离开。
     伤害不大,羞辱极强。
     “直娘贼,就该杀出去!”李三郎气的脸色通红。
     他已经是副指挥使,依旧不够沉稳。
     “莫要焦躁,只让兄弟们做好遮蔽便好。”指挥使黄小虎说道。
     “待春暖花开,看不杀他个落花流水!”李三郎很不服气。
     “副头,要我说这涟水守着没甚意思,不如回河南去。”一兵说道

一百八十二 士气尚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