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杨亮节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一见面,杨亮节就五体投地大礼参拜,搞的小皇帝一愣。
     “免礼,平身。”赵昰扶起国舅,说道:“卿镇福建有功,如今归来,朕甚是欣慰。”
     “陛下谬赞,臣惭愧。”杨亮节掩面。
     他要是有功,苏刘义不至于去,他也不至于领兵归来。
     赵昰放开杨亮节,看向身后的五千军兵。
     因为走陆路而来,各个风尘仆仆,却是昂首挺胸,士气可用。
     小皇帝走到近前,说道:“诸卿心怀忠义,北上勤王,朕甚是感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军齐呼,声势浩大,能看出苏刘义把这些兵训练的不错。
     呼喝次第平歇,赵昰继续说道:“鞑虏肆虐,生民悲泣,江山沦丧,社稷颓唐。
     卿等持兵戈,临剑矢,保乡梓,护父老,解民倒悬,恢复故土,皆国之干城,朕之腹心也!”
     “愿为陛下效死。”诸军再喝。
     “恢复江山,中兴社稷,仰赖诸卿之力,请受朕一礼。”说完,赵昰躬身行礼。
     轰,全军跪下,再喝道:“臣定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
     “君臣共勉。”赵昰结束了训示,让大军回营。
     皇帝没有拍屁股离开,而是随同入营,陪着大家吃了顿饭,又是一阵感动。
     以前是粮饷买命,现在粮饷不足,只能皇帝亲自抚慰示恩。
     待到傍晚,全军安顿,赵昰才回转行在,杨亮节要去拜见杨氏,一起随行。
     路上,赵昰问起了福建的情况。
     “秋收之后,福建上下欢欣鼓舞,皆称颂陛下仁政,甚至有立生祠供奉者。
     然地少人多,粮食不敷用,百姓依旧困苦,地方用度亦不足支应。
     臣惭愧,不能镇压豪强,叛乱迭起,幸得苏刘义有干才,到任后剿抚并举,各地快速平定,时至今日,唯有些许隐藏深山中,难成气候。
     如今民间交易兴盛,商旅往来不绝,想来可补不足。”杨亮节说道。
     赵昰问道:“福建移民如何?”
     “应者寥寥。”杨亮节说道:“故土难离,无可奈何。”
     赵昰道:“向日随从者皆已南下,扬州移民亦将完结,流求仍是空旷,当想办法招揽福建无地少地之百姓。”
     办法嘛,大家都在想,但是百姓不愿意搬迁,又能怎么办呢?
     闲话中到了寝宫,兄妹说了一番话后,杨氏留兄长一起吃饭。
     看到简单的四菜一汤,杨亮节忍不住感慨道:“陛下饮食不如宁王多矣。”
     赵昰问道:“三郎饮食如何?”
     “额……”杨亮节支支吾吾的,不说话了。
     “舅父但说无妨。”赵昰追问。
     杨氏说道:“兄长直言。”
     杨亮节说道:“自太后回转,俞如硅奉宁王甚厚,一日三餐,非八碗八碟不可,未尽之食,尽皆倾倒,糜费甚多。”
     “钱从何来?”赵昰问道。
     杨亮节说道:“宁王监国,自有甘心孝敬者,倒也不曾滋扰本地,因此无人上奏。
     唯可虑者,其不爱读书,日日遛狗斗鸡,只恐日后难成大器。”
     在赵小大结婚生子之前,赵小三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继承人,实质上的皇太子,自然是有人愿意投资的。
     奇货可居嘛。
     如果说秦襄王故事太远,本朝也有成例。
     哲宗元符年间,蔡攸监裁造院,当时宋徽宗赵佶还是端王,须得按时参加朝会。
     蔡攸上班的时候赵佶下班,于是他算好时间制造偶遇,

九十二 父子重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