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能够救命。
     杨氏说道:“驿站耗费甚巨,场地倒是可用以前的,但招募人员、购置马匹、修缮场地开支必然不菲,朝廷可能负担?”
     “为通传消息,负担巨大亦当筹谋。”赵昰思量一阵,又去前面找群臣商议。
     “陛下,朝廷无力承担。”陈宜中直言不讳。
     赵昰说道:“消息乃是一切决策之前提,朕以为当尽力恢复。”
     陈宜中道:“不说后继,只说当下,马从何来?”
     赵昰不由看向北方。
     驿站需要的是上好军马,以目前的情况,只能指望蒙古老铁的友情赞助,这可就太难了。
     这时,张双国说道:“未必需要驿站,设立鸽铺亦可。”
     相对于养马,养鸽子的成本显然要低许多,而且消息传递的速度更快。
     赵昰大喜,道:“卿详述之。”
     张双国回道:“国朝初设驿站时便同设鸽铺,以最快传递紧急消息。
     只是临安城破,中枢阖城而降,地方人员散落,各地鸽铺亦不能免,杜提举不见踪迹,便是在操持此事。”
     “善!”赵昰赞道:“有了鸽铺,消息传递再无滞碍,卿之功非小。”
     张双国回道:“此乃杜提点之提议,臣不敢冒功。”
     “皆是皇城司所属,当为一体,何分彼此?待事成,必有嘉奖。”赵昰画下大饼,又看向陈宜中,道:“中枢当倾力相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臣奉诏。”陈宜中应下。
     养鸽子比养马可就便宜太多了,中枢咬咬牙还是能支持的。
     解决了一桩心思,赵昰又问起前线的情况。
     因为火药威慑,元军大部收缩,江钲基本就是行军加接收。
     “因为元虏横行,各地残破,百姓多逃散,人力物力不足供给大军,须得后方筹备,臣正全力支应。”陈宜中说道:“且官吏逃散,无人主政,刘师勇由林景熙协助,尚可维持,江钲一路实在为难。”
     人才不足,老大难问题,赵昰只能摇头叹息一句无可奈何。
     正为难时,杨氏派来人叫赵昰回去吃饭,赵昰丢下一句“劳烦诸公”便跑了。
     回到后面,杨氏已经做好了四菜一汤,算是给儿子改善下生活。
     吃完饭,杨氏又问起了最近的政事,赵昰从打土豪分田地说到驿站设立,尽管说的很简单,却也用了一个多时辰。
     听完后,杨氏说道:“大哥各项谋划无不是极好,然而过于急躁,便如元虏来袭,大哥便急急去厮杀。
     且不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只说亘古未见至尊冲锋在前也!
     此非大哥太过急切?
     朝堂三公不备,六部未齐,地方亦然,大哥今日让分田,明日就让清理结社,随即还要发行米劵、设立驿站,诸公岂能分身乎?
     事分轻重缓急,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王介甫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赵昰下意识地问道:“王介甫是谁?”
     杨氏回道:“王介甫名安石,神宗时宰相,为求国富民强而变法,其初心极好,然失之于急,又任人不当,多害民。
     此间详情,或可让陆公讲一讲,必有裨益处,大哥可鉴之。”
     赵昰认真想了想,发现杨氏说的不错,自己确实是太急了。
     “非孩儿本性如此,实则元虏压迫太甚也。”赵昰感慨道。
     杨氏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恢复社稷岂在朝昔之间?此时相持,国朝势弱而元虏势大,更要镇之以静,不可盲动。”
     “孩儿受教。”赵昰严肃地说道。
    喜欢。
  

四十四 缓而图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