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四章 燕云十六州[1/2页]

掀宋 云行千里不留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众人议定,终于散了。
     赵明诚却坐在飞星阁里,他抬头看向天空,灰蒙蒙一片。听着窗外又开始淅淅沥沥下小雨,赵明诚在昏暗的灯光下陷入沉思。
     如果不是因为他太年轻,地位太低,说句话都不如章惇放个屁来的响,他倒是真的想支持简王赵似。
     或许赵似上位,靖康之变不会发生。赵佶那个中二青年也可以继续当他的端王。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这一夜,赵明诚一个人独坐喝了一整壶热酒。
     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官家赵煦强行撑起病体,他来到延和殿,在烛光下一一批复奏章。
     虽然病体缠绵,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他是一个皇帝,他是神宗的儿子。
     继位是要完成父亲的遗志——继续改革。
     赵煦托着病体,硬是处理奏疏处理到了亥时。他见到军器监上呈的奏疏,上面写着北方诸作府兵器均供应充足,无须担忧。上面还有军器监诸位问安皇帝的话。赵煦见了只觉得啰嗦,朕好得很!
     夜深,外面又开始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冷气。
     赵煦还是睡不着,又命太监举着火烛来到宫墙上挂着的大宋地图前,他看着北面的辽国的疆域,望着燕云十六州,情不自禁地湿了眼眶。
     “或许上天夺走我的儿子,是因为我忘记了祖训,若是能拿下燕云十六州,还怕上天不赐给我儿子吗?”
     赵煦这么想着。
     与此同时,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府邸里,没有一家书房此时是不亮的。
     这些大宋的肱骨之臣,平日里虽然为了利益争夺来争夺去,但是在这种时候,他们都感到风雨欲来,没有人不把江山社稷当回事。
     尚书左丞蔡卞府中,书斋此时亮着,他坐在庭院里听着雨声,心中想念和哲宗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章惇府邸里书斋也亮着,灯影绰绰,他在伏案写奏疏。
     满篇都是劝告皇帝要保重身体,不可悲伤过度的话,更有安慰他多纳妃嫔,再续子嗣之意。
     但是这封奏疏根本没被呈上去,因为第二天,蔡卞找上门来了。
     见到王安石的女婿,章惇自然记起不少故人。
     “也不知东坡如何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的新作。你说他怎么样?”
     他亲自为蔡卞煎茶,请他在房里对坐。
     蔡卞开门见山道,“我今日来,你应该知道是为什么事情。”
     “明人不说暗话,都已经直接登门了,直说吧。”
     “官家抱恙,朝中群臣议论纷纷,都在议论子嗣之事。”
     章惇听了,当即气得摔杯子,“不思君臣之情,一群忘恩负义之徒!只会落井下石。”
     蔡卞无语,“东坡当年也是这等脾气,如今都好多了,你怎么就不改?发脾气有什么用处?”
     “改脾气说明他没本事。话说难道你不生气?”章惇瞪着圆眼。
     蔡卞本就憋了一肚子怒气、无能为力之气、恨天不公之气、怜悯赵煦之气,章惇这自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两人静默对峙坐了一会儿,章惇换了个新杯子,又把茶倒满。
     蔡卞指着新杯子道,“我也不愿意换,可是杯子换了还能用壶接着喝茶。一国之君的接替,却比更换杯子要重要百倍、千倍、万倍,也更烫手。”
     章惇不言,拿出自己写好的奏疏给蔡卞看。
     蔡卞见了,怒道,“满篇

第五十四章 燕云十六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