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0章 随便告[2/2页]

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既然如此,趁这空隙,跟着朱允熥做些补救,或许还能弥补他的罪责。
     “臣听殿下吩咐。”
     崔和生忍着身上的痛,拜倒在地表明了心意。
     “好,不错。”
     如此看,崔和生这知县还算可以。
     只可惜时运不济,碰到了朱允炆这草包。
     “听说老二曾召商贾,让他们康慨解囊,拿出粮食赈济灾民?”
     “你领着虎威营,把他们一一带来。”
     崔和生愣了一下,许久没答应。
     估计是担心,朱允熥会像朱允炆一样,把事情搞得更难以收场。
     崔和生没和朱允熥打过交道,有这个怀疑并不难理解。
     邓一宁见识过朱允熥在舞阳和叶县的政令,了解了朱允熥的手段。
     “崔知县听殿下办吧。”
     邓一宁主动开口,给了崔和生颗定心丸。
     “喏,臣马上办。”
     听了邓一宁的,崔和生马上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炷香后,之前被方孝孺下过请柬的富商,一个不差全被带到了县衙门口。
     说来说去,他们只是小民,官府相邀,容不得他们拒绝。
     知道朱允熥要解决后续问题,平息情绪的百姓仍还集聚在门口。
     而之前,叫嚣着和官府对抗的几个领头的,则被反绑着双手跪在最前面。
     虎威营手举军刀,分列于众人周边。
     论起威力来,火铳大于军刀。
     但论震慑力,还得是军刀。
     这些百姓受人蛊惑不假,但不排除他们本身还有那种因子。
     震慑不足,很容易让这种因子活跃。
     气氛紧张到极致,没人敢随便说话。
     大概又过了几息,朱允熥这才一身蟒袍,从县衙走了出来。
     一般情况下,朱允熥是不穿蟒袍的。
     只是当下,人们对皇权的敬畏早深刻于骨子里了。
     蟒袍在身,能抵军卒。
     “三皇孙在此,还不速速见礼。”
     陈集利落干脆,一句话道明朱允熥身份。
     “拜见三皇孙。”
     富商们见的人多,先行跪拜行礼。
     众百姓见富商们跪下,这才先后跪了下去。
     杂乱无章,喊了一声。
     行礼不行礼的,朱允熥倒不在乎。
     “犯上作乱,冲击官府,等同谋逆,往深调查,牵连于谁,又有多少人头滚滚落地,我想在场的各位心中都有数。”
     “城外蝗灾纷飞,粮食大幅减产,正是众志成城,共同赈灾之际,之前官府出示赈灾政令,其衷心虽是想以本县之力解决蝗灾带来的问题,但总归是有所失误。”
     “因而,这次冲击官府,殴打衙役,只惩戒首犯的其中五人,尔等剩下之人,无论首从暂不追究。”
    
     “赈灾结束之后,表现上佳一笔勾销,谁若上蹿下跳,仍旧破坏赈灾,新账老账全都一块算。”
     百姓暴乱,本就因朱允炆政令而起。
     朱允熥惩戒挑事的五人,本心只为震慑剩下那些心怀鬼胎的人,让他之后的赈灾事宜顺畅。
     可没有因暴乱,而惩戒于人的心思。
     他要这样做了,那岂不认可朱允炆了。
     原因解释清楚,朱允熥微微抬手。
     后面陈集心领神会,很快下达了命令。
     “杀!”
     一声杀后,被绑缚着领头闹事五人身后的军卒,很快拔出了腰间的配刀。
     明晃晃的刀片,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有些刺眼。
     直到这时候,那五人才知道害怕。
     “东家,救我!”
     至于喊的是谁,朱允熥无意深究。
     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站的靠近的百姓,脸上还被喷溅了血迹。
     滚烫滚烫的。
     抹了一把,腿都软了。
     开场的那番话,是能当耳旁风。
     热乎乎的血,就让人轻视不起了。
     县衙门口,雅雀无声。
     只有,偶尔飞过几只蝗虫的嗡嗡之声。
     哪怕这蝗虫落于某一人脸上,也没人敢主动发声怕死蝗虫。
     很明显,朱允熥的震慑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喜欢。
  

第180章 随便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