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黄庭经》、《三清志》里面记载人体以精、气、神以精为基础,可元精须与元气合炼,化为轻清无质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随河车运转,炼成丹胎。

 史载天人合一,炼精化气只是起步阶段,一心一意、沉心静气(致虚极,守静笃)自然而然达成,运气往返成循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心无杂念,而后无七情六欲,忘我之境,全在己心。

 视为太上忘情之境界。

 走的是无为的无情大道,红非草木,孰能无情?

 是说自己的理解有误,毕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

 太极生两仪,两仪化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卦道苍生……

 道家又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三花”与“五气”,全是比喻的代名词。

 三花即是“精”“气”“神”。

 “五气”,便是心、肝、脾、肺、肾或另用五行的代号,即是金、木、水、火、土等……

 三花聚顶”的景象: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

 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

 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帖,若存若亡。

 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

 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

 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

 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

 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

 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五气朝元”的景象:由于以上所讲“三花聚顶”景象的呈现,或者在同一时间,或在稍息之后,忽然感觉呼吸之气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绵软,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温暖怡适,平时所谓的内呼吸(丹田的呼吸这时也自然的停止了。

 只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然的需要极其轻微的呼吸一次。此时有如在风和日丽的景象中,微风不动,水波不兴,身心内外,天地人物,无一而非安于“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无我身的存在,这些平时的感觉和思想,统统都自然地去得无影无踪了。

 静坐或修道的实际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讲“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情况。

 那么,炼精化气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告一段落。

 不过,这种基础,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须要“持盈保泰”,恒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数。

 倘使在静坐的过程中,偶然有过一次类似经验、瞎猫撞到死老鼠、一见永不再见,那就不足为是。

 从此要进到“炼气化神”的境界,就必须和“道”的观念结合,并非只属于静坐工夫的范围了。

 剩下的功夫,除了修行就是悟道……

第234章 来自星星的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