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在节目上使劲鼓吹电影商业化,也不完全是心血来潮,这一方面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也有点揣摩上意的考虑。改革开放10年,中国电影大爆发,一年的观影人次足有几百亿,这也算得上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了,电影人使出全身力气,在电影道路上钻研探索,各式各样的影片都冒了出来,称得上是雨后春笋、千奇百怪,电影人拍的很嗨,观众看的很嗨,上层却不怎么满意。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10年时间,电影票增长了10倍,电影发行收入却只涨了一倍,这是怎么回事?c66c
现在已经不是80年代初一毛钱看一场的时代了,即便是那个时候,大陆电影平均票价也有一毛五,所谓一张票一毛钱不过是笼统而论,最终票房据说有一亿,有人据此推测那部电影观影人次有10亿,他们却不知道,那一亿票房是持续放映十几年的结果,进入90年代,票价上涨到几块钱,怎么还能按一毛钱一场计算?所谓10亿人次也不过臆想而已。
票价越来越高,收入却没怎么见增长,这固然有农村免费放映队的功劳,可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影观众正在减少,他们正在被不断涌现的电视节目拉走,越来越多的萫港、日本、欧美电视剧被引进,他们在娱乐性和故事性上完爆中国电影,而电影人却依然沉浸在艺术之中无法自拔,以为在欧洲得几个奖就证明了自己多牛,他们也不看看,欧洲电影市场都被美国打击成什么样了。
叶云说用不了几年中国电影就要被美国打的抬不起头来,那不过是六七年之后的事,然后在1998年,引入大船,一部外语片占了全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可把中国电影人给好好震了一把。而能达到这个效果,也少不了上层的决策。
——他们早就受够了那些唧唧歪歪的文艺片了,把大船的剧照放到上去,免费替好莱坞大片做广告,也让本土电影人看看,最顶级的商业片是个什么样子。
不要老看不起美国电影,那才是电影发展的王道。在这一点上,叶云一直是个坚定不移的美分。
他的这种思想,自然跟当下中国电影界主流思想不符,大陆电影人把电影的位置抬的太高了,有时候叶云忍不住恶意的想:他们这算不算是用这种方式争夺话语权?无论什么时代,尊重行业专家总是没错的,越是高精尖的行业,专家的权威性就越高。现在知识分子重新抖起来了,再次获得人们的膜拜,电影人当然也希望享受这种待遇,抬高电影地位就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途径之一,就像以前一直强调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样。
叶云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跟大陆电影人对着干了。在那次年终聚会上,他就受到不少人的反对,话说之前叶云还一直以为,以自己在美国电影界地位,这帮子一心向往西方的土鳖还不得唯唯诺诺?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坚决把电影视为艺术,而不是谁都可以弄一下的商品,别说你只是在美国遛了一圈,你就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俺们也不买你的账!
这还是没碰壁吃苦头,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等六七年后,萫港电影完蛋,大陆市场锐减,他们才会知道厉害。
叶云也算是领教了一下文艺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倔强,这年头商业片在电影界就没啥
第111章 分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