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场上,无论交手的双方冤仇多深,在表面上总还是恪守着一定程度的客套,倒也并非是虚伪,有些时候,彻底撕破了脸皮也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终究还是讲些策略的,毕竟不是莽夫之斗,只求赤膊上阵即可。但韩晓的专职副主任和秘书的人选迟迟未能落实则确实是有些不地道了,虽然代县长方国栋非常客气的表示希望由韩晓自己去挑选如意的人选,但这显然有作秀的成分穿插其间。
但既然大家心知肚明又不公开挑破,韩晓也就守着官场上的规矩一步一趋得看下去了,毕竟他也还只是一个资历尚浅的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而且又是在三花这样一个全无根基的县城,一言一行还是小心谨慎为妙。
来三花之前,韩晓其实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功课,对三花的经济、政治、社会、人文面貌等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真到了三花,韩晓觉得先前的所知还是非常有限的,为了更好的了解三花,韩晓决定还是要先深入基层,了解民情。
不过,韩晓的做法却和一般新任干部有所不同,他所做的是胡子眉毛都要抓。分管的工作当然是要花大力气的,因为这些工作的得失将是衡量他能力的重要标准;基层的心声自然更要去听,因为在韩晓心里,无论做什么工作,民众的评判都将是对他个人肯定与否的第一标准;不分管的工作也要去接触和了解,当然这个得讲点策略,既不能引起主管领导的反感甚至埋怨,又能恰到好处的了解这些工作的全貌,这就更需要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做好策划。
在明确了自己的分管工作后,韩晓并不急着到自己所分管的局办部门调研,这些早就是他的碗里菜、盆中餐了,所以他并不急。而到基层调研也不能冒冒然前往,万一对方是个不靠谱的主,那恐怕就有热脸贴上冷屁股的危险,最好的办法是先从一些熟悉的面孔,最好是老面孔中下手。
说到这里,就又得感谢西元2000年年底的那次越州市第三期科级青年干部培训班了,虽然那时韩晓还只是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副科级青年干部而已。当时三花县参加同一期青干班的学员有三名,分别是当时担任着三花县团委书记的路全能,三花县云林乡乡长丁雅琴和三花县甘溪镇镇长冯小桥。这次到了三花,韩晓才发现这三位老同学的头衔都换了,路全能转岗成了城关镇的镇长,丁雅琴和冯小桥也都升任成了党委书记。
在越州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韩晓到三花任常委、副县长的任命之后,这帮老同学自然是为韩晓的到来感到高兴的,毕竟一个对他们还算熟悉的人来做领导,总比完全陌生的人来做要好上许多,而韩晓和这些老同学之间的情谊也为今后他在三花更好地开展工作铺了子奠了路,这对双方而言,可算是一个双赢的场面。
不过,由于韩晓初来乍到,许多工作要尝试着熟悉和了解,于是还没时间和
第六十四章 基层寻根(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