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子市回来后,韩晓似乎受到了老天的庇佑,他领导的团委所推进的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得相当顺利。
山阴区青年志愿者的招募火爆异常。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局办和社区、村都按照团委文件的要求顺利筹建了服务中队和分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员人数总共达到1300余人。为了更好的拓展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和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王菁在向韩晓作了全面汇报并征得同意之后,还在团区委设立了一个报名点,面向整个山阴区招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界的青年志愿者。原本以为这样招募的青年志愿者并不会很多,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能够组成一支小分队,但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韩晓和王菁的预料,自从志愿者招募公告在越州晨报和晚报上刊登了以后,到团区委来报名的人是络绎不绝,一个月的报名时间里,总共招募了青年志愿者1500余人,比团委用行政手段招募的志愿者人数还要多200余人。同时,这一批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服务项目也几乎涵盖了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法律、文化家政、护理等所有服务的领域。
山阴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启动仪式并没有采取领导上面做报告志愿者下面听报告的机械化的会议模式,而是别处心裁的举行了一个“青年志愿者献爱心统一大行动”,全区所有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在周六的上午统一时间,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当浩浩荡荡的近两千名青年志愿者在山阴区的大街小巷城市农村一起展开这一行动时,从来没有享受过这般专业而热情的志愿服务的山阴区沸腾了。接连一个星期,整个越州市区的媒体都在关注、报导、追踪这一事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柳宗仁,区委书记蔺汉生和团市委书记江海波都对山阴区的青年志愿者大行动进行了专题批示,肯定了志愿服务的意义,要求各级团组织都能够尽快行动起来,不断设立和完善全市的青年志愿服务网络。
韩晓的一个理念,山阴区团委的一次尝试,意想不到得在全市引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山阴旋风”。
韩晓和山阴区团委并没有在成绩面前就停止了创新和开拓的脚步。通过韩晓的牵线搭桥和何惠梅的上下斡旋,七夕传媒旗下的七夕影视文化基地终于在山阴区南湖镇的玄武湖风景区落户,由越州市旅游局、山阴区南湖镇人民政府和七夕传媒影视集团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投资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亿人民币。山阴区团委作为引进七夕传媒的主体单位,成为了仅次于区经贸局和区发改局的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一个群团组织却在政府工作线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在山阴区的历史上同样也是史无前例。
更令人鼓掌叫好的是,山阴区团委还在招商引资协议条款中增加了一条,建议新打造的七夕影视文化基地每周的双休都免费对山阴区团委旗下的青年联谊中心开放,双方成为友好的联谊单位,共同打造山阴区的青年联谊交友基地。
打球顺手的时候,无论对手多么刁钻的球路都能自如得回转过去;工作顺利的时候,只要是想的出来的点子都能获取非一般的成功。
韩晓给越州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调频的总监关鹏出了个点子,建议能否在音乐调频设立一个节目,每周一到周五,一个小时的时间段,专门来关注全市的青年,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情感、喜好。就连名字韩晓都替关鹏想好了,就叫做“青年之声”。
&nbs
第四十八章 势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