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来南湖镇的时间虽然仅仅只有短暂的半年,但在镇机关绝大多数机关干部的心里,韩晓是一个年轻俊朗,温和诚恳,口才出众,能力过人的领导。
一开始,南湖镇机关上下到处都有质疑的声音,对于区委派下来这样一个从未有过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他能不能适应农村的工作,能不能开展农村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农村的工作,大家都心存疑虑,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干部在等着看韩晓的笑话,看区委的笑话。但半年下来,虽然韩晓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联系全镇发展环境最恶劣的丰收村,不管村里两位主职干部的矛盾是如何的激化,他还是有力推进了丰收村的工作,帮助村里筹资200余万元,拓宽硬化了村内所有的支路;他牵头做好全区发扬党员模范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成为了全区开展这项活动的排头兵和试验田,为面上创造出了许多示范性的经验;他悉心指导分管口的机关干部多点并举、重点突出得抓好群团工作,使镇工会、镇团委、镇妇联和镇科协四个群团组织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风貌和发展前景;而他主笔撰写的《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一文更是在越州市”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作征文比赛”中荣膺一等奖,这是整个山阴区唯一获奖的征文……所以在经过了时间最为公正的评判之后,大家已经慢慢认可了这个敢作敢当、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动真的年轻的镇党委副书记。
更重要的是,韩晓为南湖这个略显沉闷的机关带来了久违的激情和活力。韩晓的前任副书记是个五十二岁的老干部,为人认真踏实但是一板一眼,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十分讲究规矩和等级,这让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在心里颇有微词。而韩晓则完全是年轻人的风格,开朗外向、思路敏捷、工作为先,架子靠后,看重的是工作的实绩,讲究的是工作的思路,从不在意所谓的官威与摆谱,更不讲究条条框框的繁文缛节,跟着韩晓一起干苦活累活的干部,韩晓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为他们争取适当的奖励,在生活中为他们解决实际的难题;而遇到棘手的事情就退缩逃避拖拉应付的干部,则韩晓也会一次性将他们看死,在心里将这些人归入永不可用的范畴。
韩晓的个性其实当党委书记、一把手也许更为合适,因为一个党委书记,自己冲锋陷阵的本领倒在于其次,重要的是要知人善用,而韩晓恰恰就善于做人的工作,善于鼓动人去做工作,善于调动一切因素来促成工作。只是,在做一把手前,二把手或者三把手的岗位都是一个很好的也是必要的锻炼,毕竟能够直接从上面放下来做书记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那依靠的不仅仅是能力,甚至还要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韩晓坐在办公室里,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阴沉沉的,好像快要下雨了。
这几天,天气一直这么阴郁,就像韩晓的心情一样。
上次党委会上发生的事情不久后就传遍了镇政府机关上下和全镇各村。不管韩晓多努力地掩饰着自己的神态和表情,但
第六章 摸清底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