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军事重地,在清朝也不例外不仅驻在汉军的绿营还驻有满蒙兵马,但随着我们在登州起事以来,青州的兵马日渐稀少,到莱州沦陷前青州的驻军只剩下不到千人,后来还是舒德带着千余残军回来才稳住青州的形势,但随着外省援军的持续到达青州在之后又经历了驻军膨胀的时段,最多时驻有约一万三千余人,但随着朝先剿白莲教余孽的指示青州要被调走三千兵马,现在驻军一万余人,其中的大半驻扎在昌乐约七千人,因为我的大军驻扎在潍县他们在与我们对势中,其也地方也有少量驻军,而青州的治所益都仅在两千人。
其实原本清军在安丘、诸城等地也驻有重兵的,只是后来要抽调援兵助剿兖州府发现在安丘对面的高密我军没有什么驻军就从这里抽调兵马了。面北边的昌乐因为我们在滩县长期保持有六千以上的兵力就没敢抽调,所以就形成了兵力上的重北轻南。另一个清军为咐非要先剿兖州境内的义军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那股义军太靠近运河了,漕运关乎国家命运轻意动荡不得,虽然清庭中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漕运的弊端提出了改漕运为海运的主意,而且原本历史上清朝也就是在1826年道光六年开始漕粮海运的,但现在毕竟还没改吗,一旦运河被义军截断导致漕粮无法运输必定会引起京畿振动的,那样的话这个责任有些人就背不起了,所以从这点上来看即使起义以马才刚没有白莲教的背景清庭也要先打击的。.22ff
前段时间我由于扩张太快导致后方不稳,结果导致了我的后院到处起火为此我不得不带兵调转枪口先行平定后方叛乱,这导致了我前线的兵力不足,在前线防守的还多是新兵而此时的清军援兵纷至沓来我军则是青黄不接,所以我不得不出手帮马才刚一把让他把起义的大火烧起来,烧的越旺越好,现在看结果是相当好的马部连战连胜到了清军都要从青州抽调援军的地步,而且还拖助了来援速度最快的河南援兵和江苏援兵,而其他地方的家伙看到马才刚起义搞得是风生水起这段时间也是跟风者甚重啊,山东的其他几府这段时间也不时有人发动起义只可惜规模较小很快就被当地的清军平定下去了,但是他们也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拖住当地的清军使其不能被调走只能留在当地维持治安,而东昌府的义军起义更是截断的交通使得直隶来援的兵马不得不先剿灭他们在到青州来,这就使我现在获得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现在进攻青州只需要面对一万清军,而我已经集结了两万五千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如此大的兵力优势。
但我现在攻打青州也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清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为之前我军的火炮优势太在给了清军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所以现在青州的清军是全国火炮配置最多的,仅驻守在昌乐的七千清军就有八十多门火炮其中还有四十门是从京城调来的大将军炮,这些火炮可不是各地清
第三十三、青州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