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四一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1/2页]

我不是佞臣啊 千里风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润德,你想到了法子了?......”
      看着何瑾进来,姚?简直喜出望外,都有些喜极而泣的冲动。
      多好的弟子啊,明显是真心为自己着想,一有法子就赶忙跑来告诉自己啊!你看他那焦急的神情,能是装出来的吗?
      亏自己还把案首,给了什么员外公子。
      那狗屁员外公子,能替自己排忧解难、救助灾民吗?读了两本儿圣贤书,能写几篇八股文,能帮自己保住乌纱帽吗?
      关键时刻,还不是得靠自己的亲亲弟子?
      越想着这些,姚?就越是愧疚。但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老天,还是没有抛弃我姚?。
      “到底是什么法子?......如何才能解救,那两万背井离乡的灾民?”
      可不料何瑾闻言后,又陡然一脸的无奈和沮丧,道:“师父,你想多了......两万的灾民,弟子哪有法子救助下来?”
      开玩笑,刚唱完黑脸,转头就唱红脸,还一下就有了主意......你姚?好歹也是明代科举教育出来的人才,会瞧不出我这点小伎俩?
      我才不会那么傻,让你一下子识破呢。
      可这会儿焦头烂额的姚?,却一点顾不上揣测何瑾的心计,闻言不由脸色一苦:“那你刚才说想出来了,到底想出来了什么?”
      “弟子想出来,师父可能无意间躲过了一劫!”
      说着,何瑾便吊起了姚?的胃口,道:“师父难道不觉得奇怪,此番前来的传令的人,竟然是一队锦衣卫?”
      姚?闻言又是一愣,可反应过来后,瞬间冷汗涔涔:不错,锦衣卫的确有传令的职责,但他们最主要的职责,是掌刑狱、巡查缉捕!
      今天是大年初三,按正常情况,衙门里是没人的。
      毕竟大明几乎所有的州县衙门,都是过了小年后,就处于放羊的状态。一直到了正月十八,才会重新开张.....呃,不对,是升堂办公。
      但这种潜规则,可不是朝廷的法制!
      建国初,太祖朱元璋任劳任怨,为大明江山兢兢业业,几乎全年无休。他身为皇帝都如此勤勉,又岂能让官员们偷懒?
      于是便订下了规矩,官员不到年三十儿下午都不许放假,正月初二就开始办公。
      除此之外,只有冬至和皇帝的生日这两天可以休假,其余时日,都特么给朕的大明江山好好干活儿!
      而这次朝廷不派钦差,却专门儿派了一队锦衣卫来传令,用意再明显不过了:遇到掌印官不在衙门的,直接抓捕扔诏狱里去!
      一想到这里,姚?不由又后怕又感激:若不是这几个月,有何瑾和陈铭的帮衬,自己在磁州城里站稳脚跟,将妻女接了过来,铁定就要回江西老家过年了。
      那样一来,恐怕就是真回了“老家”,想出都出不来了......
      再想想自己对陈铭和何瑾,尤其是对何瑾,几乎没多少实质性的恩惠。他不由神色羞赧,语气也更加谦逊起来:“润德,你,你光想到了这个?还,还有没有别的?......”
      “弟子还想到,师父恐怕另有一劫!”
      何瑾面色沉凝,几乎一字一句地道:“震灾如此严重,陛下心忧如焚,朝廷此番如此用重典行事,想来不单会派锦衣卫探访一番......师父难道还推测不出,接下来朝廷会怎么做?”
      “怎,怎么做?......”事情一下不止关乎自己的乌纱帽,更关系到自己的性命,姚?哪能不关心则乱?
      “当然会派钦差来,盘库查粮啊!”
      何瑾恨铁不成钢地言道:“赈灾最先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能裹腹的粮食!而各州县的粮仓,就是用来应对灾情的,朝廷又哪会不派人来查!”
      “不错,润德你果然洞若观火,一叶落而知秋。本官能有你这样的弟子,真是三生修来的福气!”姚?闻言恍然大悟

第一四一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