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潮信也惊醒了宋江他们,鲁智深的死更让他们震撼,说走就走,无疾而终。
在六和塔的后山安葬完鲁智深后,宋江决定去钱塘江观潮,让兄弟们开开眼界,并派人来叫武松。c66c
深秋季节,已显柔和的阳光下,正是观潮的最佳时机,江边已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潮水的到来。
约莫等了一个多时辰,虽未见潮影,却闻潮声,只听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却看江面仍是风平浪静。继而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
武松顺着响声向远处看去,见到雾蒙蒙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白线,迅速由东向西奔移而来,继而犹如一条白练,再近,白练渐渐变成一道水墙,逐渐升高好似一排“雪山”,奔腾而来,有万马奔腾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挡,惊天动地。
看着如此壮观的潮水,宋江念起了已流传百年的诗人潘阆笔下的诗句:“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江念了几句诗,突然转头问吴用:“军师,你看这钱塘江大潮多么汹涌,摧人心魄,但潮来又潮去,很快又会风平浪静,犹如昙花一现,做官也是如此,只是威赫一时。”
吴用未能明白宋江此时的心境,因为他不相信宋江不想做官,故而未语。
宋江又叹了一声:“世上有多少人不识这钱塘虚浪啊。”
吴用想的没错,宋江虽然心有感慨,但他不会放弃那昙花一现的荣华。
武松看着如此壮观的潮水,则是另一番心境,好似看到了鲁智深的身影,正在驾驭着百丈浪头。武松心里默默念叨着:“快带走我的灵魂吧,我如今只是一个废人。”
除了死去的,世上还有什么人比我武松更不幸。
刚从少林寺下山时,我武松也有梦,以为自己可以做出一番大事,被逼上上梁山后,也曾发誓杀尽天下的贪官,可如今,大部分兄弟命落黄泉,一个个红颜知己香消玉殒,自己又失去了一条手臂,我现在还有什么,没有,我的一切希望都已全部幻灭,再也追不回来。
武松望着汹涌澎湃的大潮,痴痴地站在那里,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他没有实现亲手杀掉蔡京的诺言,无颜去见苦守青灯的潘金花,出家是他唯一的选择。
钱塘江的潮信,最终也没有鼓起武松的激情。
时日飞逝,该是领受朝廷封赏的时候,宋江传下命令,三日后班师回京。
所有活着的人都在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回东京接受皇上的恩典,他们此时似乎忘却,蔡京、高俅那一班奸臣还列于朝堂之上。
豹子头林冲的病倒及杨雄、时迁的突然病故,也没冲淡宋江急于回京的愿望,病与死亡已是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只是,有些兄弟心中却又闪过一个念头,暂且活着的三十几个兄弟,从杭州到东京,不知还将会有谁被闪落途中。
宋江、吴用、卢俊义带着众兄弟再次来寺内看望武松,刘慧娘与黄眉女也跟随着顾大嫂一起前来。
在一个大厢房里坐定后,宋江含笑开了言:“武松兄弟,你就随哥哥同行进京吧。”
武松摇了摇头:“谢谢哥哥的一片好意,你是知道的,我本就不想接受什么封赏,何况现在已是废人一个。”
“兄弟,难道,你就一辈子在此出家吗?”宋江望着武松的残臂,眼里溢出了泪珠。
宋江眼泪流在脸上,而武松此时的眼泪却是流入心里:“是的,武松今已心如死灰,唯有吃斋念佛以了此残生。”
卢俊义、关胜、花荣几人齐声说道:“武兄弟,还是与我们一道走吧,也好有个照应,省得大伙挂念。”
兄弟们说得很动情,一股暖流流过武松的胸间,但他心里在说:我与佛有缘。
“公明哥哥、军师先生、卢兄长、各位兄弟,武松不走了,只能说声谢谢,请多多原谅武松过去的种种不是。武松也请你们放心,我留在这里并不会孤寂,江南这块土地上有着众多兄弟的灵魂,我将会日夜为他们祈祷。”
出现短暂的沉默,是因为武松的话击打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和寺魂归潮信(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