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章 喂猪[2/2页]

听仙令 青局山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些传说了。凯琳在目连桥桥凳坐着,思韵就在桥面上来回跑,仔细观察凉桥周围的一切。看了一会儿,又走到桥对面的人行小路上观察凉桥,只见凉桥下面两岸峭壁像刀削一样陡峭,说夜合山一点不假,还真能闭合,再看沟口不足三米宽,从水面到凉桥位置有十几米高的悬崖,到了顶部有5米宽的跨度,桥是木质桥梁,桥墩选择了四根约20厘米粗的原木,左右各用二根原木在半崖上呈45度夹角竖立起来,这就是桥墩。两根木质桥墩顶部安装一根横木,形成一个支架,上面铺满原木,原木上铺上木板,凉桥就完工了。为了体现高端大气,先辈又用木材做了一个房屋形状的建筑,从桥面到桥顶高四米,桥身两边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木板用作护栏,护栏内在距离桥面高约50厘米高的桥柱上用木板将桥柱连接起来,一是能稳定桥身,最主要的是行人能坐在上面休息。整个凉桥设计独特,形态优美,是目连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欧阳凯琳带着覃思韵欣赏凉桥后,来到桥的北头,走出桥洞,就看到道路里面,凉桥屋顶处平行的悬崖上长着一颗参天古树,这样的立地条件,古树枝繁叶茂,生长旺盛,也让人感到生命的倔强。古树下面就是一块碑文,上面写着通济桥碑记。通济桥是目连桥最初的桥名,后来将通济桥改名目连桥。据说是为纪念目连尊者才改名的。
      十三碑减掉这块碑下余十二块碑,欧阳凯琳介绍着。按照每九步台阶竖立一块石碑,十二石碑刚好一百零八步。大路台阶外边用石头加石灰糯米水砌成护栏,石坎护栏一直延伸到庙梁山顶。

第33章 喂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