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超级市场[2/2页]

领衔巨星 詹仕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5华元,早场7华元。晚场12或12.5华元。
      像武侠片和警匪片的票价,一般是下午场华元。早场7华元,晚场可能达到12到13华元左右。
      至于大片的票价,下午场应该是11或11.5华元,早场8华元,晚场13到15华元左右。
      正常来说,票价达到15华元,就封顶了。
      如果票价超过15华元,就会影响很多观众的观影选择,这是有专业数据统计公司调查过的。
      今世的华夏票房阶梯价一般就是这样。
      由此可见。单就票价来讲,和差着两三华元呢!
      这可是很大的差距。
      如果观影人数一样,最后票房可能差两三亿华元。
      所以小成本片想要逆袭大片,实在太难,除非大片犯下致命错误,小成本片才会爆冷逆袭。
      不然根本没有可能。
      不说观影基础和粉丝数量,单是票价差距,想要弥补都不是易事。
      市场是鼓励大片的。
      你想要少花钱,拍好片。赚大票房,逆袭大片,哪有那种好事呀?
      除非天下间的好运气都被你占了。
      在这方面,正东影业的公司高层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怕周易不懂,还向他详细解释一遍。
      虽然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影片票房大爆,但谁都没指望能逆袭大片。那太不现实。
      周易心思机敏,略微一想。自然就明白了。
      总体来说,今世华夏影市的平均票价要比前世美国好莱坞的同期票价稍高一些。大概是10.5华元左右,其实电影票价格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只是单看票价,确实有一截明显提升,乘以华夏国内巨大的观影基数,的确对票房影响很大。
      华夏人口众多,市场巨大,超过北美数倍,加上民众富裕,观影**强,再加上票价因素,往往会导致远超前世好莱坞的高票房,毕竟华夏超过16亿人的超级市场远远强过北美不到4亿人的市场。
      人口就是竞争力!
      但人口多,影视公司也多。
      华夏影视行业的竞争异常惨烈,往往会导致观众分流。
      很多影迷往往口味很高,不会看一些素质很差的片。
      像前世那种很劣质的片也能靠着民众同情和民族情绪,博取高票房的例,非常少见。
      今世的民族情绪完全不一样。谁会看那种差评的片?
      所以有些优势会被各种劣势逐步抵消掉。
      即便是高票房,也不可能真是前世好莱坞优秀大片票房的四五倍,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今世华夏高票房的标准线是10亿华元。
      相当于前世好莱坞的北美票房,还要更高一些,这只是标准线。
      如果拿前世好莱坞影片票房做对比,规格上相当于前世3亿美元的标准线。
      这里说的是“规格”上,而不是“价值”上,注意不要等同起来。
      只要大片的国内票房能达到10亿华元,就算成功,要开庆功宴了。
      毕竟这相当于前世国内的60亿票房了。
      如果国内票房达到15亿华元,那就是非常成功,有博取年度票房总冠军的希望。
      如果国内票房达到20亿华元,那是令人交口称赞的奇迹,绝对是年度冠军级别。
      但这种票房绝对不多见。
      如今华夏国内票房记录是32亿华元,票房达到30亿华元以上的影片只有一部,算是超级神片。达到25亿华元以上的有部,达到20亿华元以上的有十五部,这就是今世华夏票房的基本情况。
      总体来说,华夏票房过亿不是难事,只要片拍得不差,有些创新特色,基本上就能票房过亿。
      但一部需要试映和点映的小成本片,一开始无法登陆大型院线,没有足够的银幕数量支持,如果口碑不佳。后劲不足,无法在大型院线扩大上映规模。想要票房过亿就很难,那完全不可想象。
      华夏国内很多质量不佳的影片草草下档的悲剧情况时有发生。
      甚至有些影片小规模点映过后。成绩不理想,直接就下档了。
      这就是典型的院线一轮游!
      没有点映的城市根本就看不到这些影片,只能等网上观看了。
      毕竟华夏影院数量有限,虽然行业近年发展迅猛,影院数量激增,但肯定不会无限扩张。大城市的繁华市区往往十分拥挤,早就规划好了,哪有那么多地皮修建影院?
      总不能把影院建到郊区去呀!谁会跑那么远去观看电影?
      而且华夏的主要院线排片都要优先为大片和准大片排档,怎么可能给一些小成本片提供足够多的银幕数量呢?何况大公司的关系网更强。尤其是华夏大,和各大院线长期合作,人情往来,关系深厚,当然更有排片优势。小公司怎么和人家竞争?
      一线大公司哪怕一部片失败,院线也要多给机会,留点情面,不会轻易腰斩。
      毕竟平时总要合作呀!
      而二线小公司在这方面就差多了,业内地位根本不重要。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差。
      往往一部片开始表现不佳,就被缩减院线,直至下档。
      没有足够的银幕数量支持,就算你真有后发制人的可能。影片也绝对火不起来。
      这样你连逆袭的机会都不会有。
      大院线是不会对你手下留情的。
      等着排档期的影片太多,人家没有等你崛起的耐心!

第10章 超级市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