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清的话在关雎胸口重重的砸下一拳。
“我又不是那个意思。”关雎语气也软了下来,面上依旧清冷的,她慢慢解释:“我们现在身上还有银钱,留下五贯,够我们生活一阵子,等到来福楼的酸梅汤赚到了银钱,稳定了,我们就不用再想着操心摆摊的事情。”
“再说,我们现在每日也能赚到银钱。”
听她解释,关清的表情也缓和下来。
关雎见他有听进去,赶忙继续说:“我知道你们不会让我这么辛苦,等你们中午回来,傍晚回来,帮我洗衣做饭,烧水带孩子,我便轻松一下,也成啊!”
“只是这时间,不等人。”她语气突然僵硬,好似不习惯说这些话。
关雎倒了一壶茶水放在桌子上,给关清倒了一碗,说:“钱可以慢慢挣,但是时间买不回来。”
关清盯着茶水里漂浮的菊花,随着水波荡漾,阳光洒下来,晃着明亮的光影。
他小声问:“半年?”
“嗯。”关雎点点头,“给你们半年时间,若是夫子说你们有天分,我就让你们上县学。”
长兴是有县学的,那是官家建立的学堂,同样的要交学费,但是关雎打听便知道,那在县城的清静的北面,与这边距离甚远,他们要是跑过去可能还要每天租驴车,来回更加麻烦。
闻言关清眸子亮起柔柔的光:“县学?”
想到什么,他眸子突然黯淡了下来:“但是,我年纪比较大了……”
说起来,宋朝人们几乎都是**岁就入学,一年一二贯银钱,一天也就几文钱,家里稍微努力一些,一天赚个几十上百文就能让小孩子念书。这边教育的普及特别广泛,若是两个小孩子不干净跟上,那很容易被淘汰。
尤其是她听陆君宵说过,在外面州城京城里,女子识文断字,学文学武都十分正常,还有女子参加童生试的奇闻。
当时真的让关雎吃惊了一把。
然后关雎就知道宋代根本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反而恰恰相反,欧阳修、司马光、朱熹等士大夫就主张女子读书,女子会通过家庭教育或者私塾来完成学业。
虽然不能功成名就,但是至少识文断字,知书达理。
“活到老,学到老。”关雎拍了拍关清的肩膀,笑着宽慰道:“你若是现在不努力,以后岂不是更没时间努力了?”
她其实看得出来,关清是家里最想要念书的一个。
每次说到念书的时候,关清眸子里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明亮,他和陆君宵柳城他们说话的时候,那眼里的崇拜根本都藏不住。
身为一个微观察力极强的关雎,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
其实关清很想去的……就是太有责任心,怕她会困难。
见关清还在犹豫,关雎就一锤定音:“好了,别纠结了,就这么定了。”
然后再次告诉关清,家里不需要他操心,赚钱她会想办法。
……
做好决定的关雎一身轻松,觉得关家几个孩子前途一片光明,等到他们家里与余钱的时候,就搬到一个更大一些的院子里,然后也请一个夫子进来教小月小明念书,这样小月以后就不会成为深闺怨妇。
&nb
第39章 老熟人了[1/2页]